“培训让我真正得到了实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04:02 大河网-河南日报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可是,22岁的柯丽花却是靠着“免费午餐”实现了人生的转变。

  政府提供的“免费午餐”

  柯丽花出生在泌阳县马谷田镇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初中毕业后便到广东东莞一家电子厂当工人,每月六七百块钱。然而,繁重而枯燥的劳动让她实在吃不消。

  2006年2月,柯丽花辞职回家。处于茫然中的她听说泌阳县劳动就业中心提供3个月的免费技术培训,还推荐工作。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她参加了计算机专业的培训。2006年5月底结业后,她被推荐到深圳市平湖享德信电子厂做采购文员,厂里包吃包住,工作相当轻松,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工作熟练后,能涨到2000多元。

  和柯丽花一样,平舆县24岁的陈小白也是靠“免费午餐”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2006年9月,陈小白新婚不久,丈夫就去了广东打工。闲着没事的她,从电视上看到平舆县职业中专免费学技术的广告,就去学电脑绣花,两个月后,她被分到了河南省锦绣抽纱有限公司。

  “现在一天也就干7个多小时,工作不难也不累。每月拿工资,比在家里强多了,培训让我真正得到了实惠。”陈小白说。

  农民学技术,学费政府补贴,柯丽花和陈小白享受的“免费午餐”来自“阳光工程”。2006年,河南共为“阳光工程”筹措资金8400万元,以培训券的形式发给农民,作为培训补贴。

  村民孙绍平的幸福生活

  2006年12月17日,正在蔬菜大棚里种植莴笋的新县泗店乡计河村村民孙绍平,笑着讲述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孙绍平很早就开始种蔬菜,但只有四五亩,日子过得很平淡。2006年3月,44岁的他去县里接受了免费的农业科技培训。有了信心加上技术人员手把手的指导,胆子大了的他将大棚发展到了30多亩。

  孙绍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蔬菜大棚的成本一亩1万多块钱,一年种植20多个品种的时令蔬菜和反季节蔬菜,既可以卖给大酒店,也可以供给自己开的农家饭庄,加上向外批发,一亩大棚毛收入2万多元钱,刨去成本,能净赚1万多元钱,30多亩大棚一年能赚30多万元。

  孙绍平正在实施又一个规划:他已建好一个20立方米的沼气池,准备在沼气池旁建一个小型养猪场,这样猪可以卖钱,猪粪可做沼气池的原料,沼气能用来做饭、照明,沼渣还可以给大棚蔬菜提供充分的营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让农民学致富技术,2006年,我省先后为160万名和孙绍平一样的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一大批掌握了技术的农民搞起了高效种植业、规模化养殖业、特色农业等,成了专业农户。

  咱农民也能走出国门挣大钱

  2006年12月16日下午,新县沙窝镇20岁的农民彭柳正在该县涉外劳务培训中心的课堂上努力学习日语,再过两个月,如果能通过日本公司的面试,她就可以出国挣钱了。

  彭柳的日语老师黎玉萍刚从日本回来3个月,彭柳很羡慕她,因为她出国组装复印机,3年就存了20多万元,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

  黎玉萍也羡慕彭柳:“我3年前也是在这里培训的,可当时学费、住宿费全都是自己东挪西借的,现在这些费用全由省里和培训中心补了,个人只需掏伙食费。”

  新县涉外劳务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曹江涛说,学员办签证、护照等出国费用需要2万~3万元,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可向县里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培训中心出具证明,归国后再还。

  年轻的彭柳憧憬着未来的生活,“等挣了钱,就可以给上学的弟弟买他想看的书,让在洛阳做建筑工的爸爸不再那么辛苦……”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2006年省委省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对此,河南省财政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1.3亿元。截至2006年10月底,全省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63万人,转移就业总量1720万人,其中向省外输出1100万人,仅上半年就创劳务收入488亿元。

  这道由省委省政府奉献的惠农大餐使广大农民真正尝到了甜头,上千万名受训农民正在凭学到的技能酿造自己甜蜜的生活。②8

  □本报记者陈慧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