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向“交大党员”致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06:00 光明网
缪迅

  读了1月5日的《解放日报》刊登的《“交大党员”留下真爱不留名》的报道,令人激动和感奋。自1997年6月至今,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一直不定期地收到一份份署名“交大党员”的捐款,捐款数额从最初的每次200-300元,逐渐增加到每次2000-3000元,最近一次捐款是在赶刚刚过去的2006年年底,十年来,“交大党员”累计捐款20余万元。

  许多人想找到“交大党员”当面致谢。直到今天,“交大党员”仍未露面,但其动人心弦的故事却已在沪上乃至全国广为流传。“交大党员”的精神也已成为社会上一种奉献精神的凝聚和象征,成为新时期共产党人崇高风范的美好体现,成为新世纪上海城市精神的一曲感人肺腑的乐章。

  “交大党员”十年来不留名不宣扬默默无闻献爱心,令人信服地表明,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过去是、今天是、今后依然将永远是我们的党员自觉奉行和身体力行的行为准则。《党章》中指出:“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在当今,以“交大党员”为优秀榜样的广大普通党员心系群众,心系和谐社会的构建,他们把关注的目光、关心的力度、关怀的行动投向了社会上的特殊群体、弱势群体。无论“交大党员”仅仅是党员个人还是一个党员群体所组成,在他(他们)身上所闪烁的是胡锦涛总书记所大力提倡的“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为民精神”。“交大党员”的可贵精神和实践,值得我们所有的党员好好学习和效仿。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这句由受到交大党员资助而走出生活阴霾、重树成才理想的一位残疾大学生发自内心说出的话,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共产党员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号。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党员是一种责任,党员是一面旗帜,党员是一团火种。新时期的共产党人应该如何面对社会上一些群众的困难?应该怎样尽力尽心地为消除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和谐的种种现象而多做些实事?为破解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遇到的难题而多做些好事?在这方面,“交大党员”为我们树起了一个标杆、一个楷模。笔者相信,在“交大党员”的垂范和引领下,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普通党员用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各种路径来践行入党誓言,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时期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闪光点。这既能体现出党对党员履行党的宗旨的基本要求,又无疑是“交大党员”等广大普通党员自觉而朴素的追求,也反映出当下广大人民群众对身边党员的真切期盼。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