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平:一根竹子改变贫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07:20 红网-湖南日报

  

陈小平:一根竹子改变贫困

  图为陈小平在车间指导生产。本报记者李文峰摄

  本报记者李文峰

  最近,炎陵县中冠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小平从北京领回了“全国兴村富民百佳领军人物”的证书。

  今年43岁的陈小平,原在林业部门工作,与“中冠”结下不解之缘是从1998年开始的。当时,炎陵“中冠”作为全县唯一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出现生产危机,当地农民陷入“卖竹难”的困境。为了重振“中冠”雄风,县委、县政府从股权单位之一的县林业局挑选陈小平直接参与“中冠”经营管理。2001年“中冠”改制,陈小平毅然辞去公职,一心一意为全县笋竹产业谋发展。

  陈小平接管“中冠”后,斥资1200万元,扩建生产车间,引进技术,自主开发了高档方形竹地板、集成材、齿接板、竹砧板、笋衣拖鞋、竹工艺品等新产品。他们开发的竹地板除了获得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两项国家专利,还被评为全省林产品十大品牌与名牌产品。同时,有20多种产品打入了欧美市场。目前,公司形成了年加工南竹300万根的生产能力,南竹综合利用率由85%上升到99%,产品优等率达到90%以上,年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安排农民工和下岗职工2000多人就业。从农民手中收购的南竹,价格由过去每根5至6元上升到15至18元。

  在开发新产品、拓展境内外市场的基础上,陈小平推出了“企业+协会+农户+基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2004年由“中冠”牵头,在当地成立了笋竹产业协会。“中冠”与当地农民签订了10万亩笋竹基地开发合同,带动2万多劳力上山搞开发,新种、改造笋竹林6万亩,新增立竹300多万根,使全县笋竹产业原料基地越做越大,帮助3万多农民脱贫致富。通过推广技术,全县笋竹林每亩新增南竹80株以上,冬笋产量每亩增加70公斤,春笋产量每亩增加350公斤,每亩为农民增收800多元。近年来,全县笋竹林累计开发面积达40万亩,成为全省笋竹示范县之一。据统计,全县笋竹总产值由2001年的0.5亿元上升到现在的2亿多元,超过三分之一的县财政收入、占一半以上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于此,真正达到了农民得实惠、企业提效益、财政增收入的“三赢”目的。

  一根竹子改变了贫困,但陈小平对竹子的开发研究没有停步。公司经过多年奋斗,最近研发成功了竹原纤维,用它可以生产出更加凉爽、舒适的衣服。竹原纤维是国家“863”计划项目。目前,“中冠”已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正在抓紧安装、调试生产加工设备,计划近期投入生产。这一项目投产后,一年可加工南竹500万根,年产值可达10亿元,比现在年产值1亿元增长9倍。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