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基础教育奏响和谐之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09:43 南方日报

  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千百年来,中国人把教育当作了改变命运、启蒙大众的一种崇高事业。如果今天的教育不能和谐发展,许多孩子仍然上不起学,那么未来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基础就无法得到保障。

  由此可见,和谐教育重要,但其基石是在培养“社会人”的过程中实现的。“社会人”培养得越多、涉及面越广,教育的和谐程度就越高。也就是说,“和谐教育”所追求的,就是能够培养更多的“社会人”,直至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成为“社会人”。由于“社会人”是一种为社会认可、为社会所用的人,当然也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这样的人越多,社会就越安定、越和谐。

  在广东,这几年来,从省委、省政府到每一个体“社会人”,共同追求的也正是创造一个“和谐教育”的环境,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和谐环境。因为,若能为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提供其学习能力所能达到的教育程度,那么以此基础构筑起来的教育必定是一种和谐的教育;拥有这种教育的广东,也必将成为和谐广东。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四步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难

  据介绍,让农村孩子免费接受义务教育是广东多年的梦想。为了圆这个梦,省委、省政府根据“先困难家庭后一般家庭,先欠发达地区后一般地区,先农村后城市”的原则,分“四步走”,惠及更多的老百姓尤其是困难家庭——第一步,早在2001年,广东就率先对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困难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免收书本费和杂费(简称“两免”)制度。从2005年起,又对已实行“两免”的学生给予生活费补助(简称“一补”)。为此,5年来,省财政共安排“两免一补”专项资金18.79亿元,全省贫困学生共有500多万人次享受到此政策。

  第二步,2005至2006学年,省财政又专门安排补助资金4.24亿元,用于在广东省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建立免费义务教育试点,129.93万名农村孩子“提前”享受到免费义务教育。

  第三步,今年秋季学年起,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全省1025万名孩子享受该政策,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3,涉及免杂费补助资金33.51亿元,其中省财政负担22.80亿元。而在个别有条件的市(县),如佛山、中山、东莞等,还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城里孩子与农村孩子一样,免费接受义务教育。

  第四步,从今年秋季起,广东在全省农村教育免杂费基础上,再予免除课本费。免课本费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学年100元,初中生每生每学年180元。按2006年秋季学年全省享受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在校生1025万人(其中初中330万人,小学695万人)测算,免课本费总金额为12.88亿元,珠三角免课本费资金由当地财政负担,其他14市(含恩平市)免课本费金额为10.68亿元,由省财政全额负担。

  调整优化教育结构

  健全农村教师社保制度

  盘活资源后,就要合理利用,把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据悉,近几年广东决定县级政府必须切实担负起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责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的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并予以保障,要将中小学布局调整所需的校舍扩建、农村破旧校舍的改建以及解决大班额所需新建扩建学校的经费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予以安排。省、市财政要加大对经济困难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从2003年至2007年,省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教育事业,用于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校舍扩建和危房改造;从2004年开始连续4年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农村中小学的计算机室和语音室的建设。

  此外,省政府还明确,实行税费改革后,省、市下拨的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要按照当地测算的农村教育收支缺口的比例以上安排教育补助资金,各市、县确定的比例必须报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核定后执行,并在省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中明确用于教育的基数,主要用于弥补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民集资取消后所形成的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学校布局调整及学校的装备等经费缺口,不得挪作他用,违者将严肃处理。

  由于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良好的师资一直是这些地区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此,今年广东还将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教师社会保障制度,促进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保障水平。同时,也要加强教师队伍自身建设。继续实施“教育人才智力扶持山区计划”,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选拔第三批支教人员到山区县开展智力扶持工作;继续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启动“特级教师赴农村讲学计划”,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推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的发展。

  建设规范化学校

  力争珠三角达标率达80%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推行均衡化教育是教育公平应该坚持的一个理念,其中,“破示范”、“建规范”学校是一个有力措施。

  据了解,广东在2006年新学年除了贯彻实施新《义务教育法》外,还制定了《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下简称“《标准》”),明确此后,广东将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在办学条件上,学校要有独立的校园。在校生人均占地面积,小学不低于18平方米,初中不低于23平方米。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9.4平方米,初中不低于10.1平方米。

  600人以上的学校,须配备具有执业医师或执业护士资格的专职卫生技术人员,配备获C级以上培训证书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小学的规模一般不少于6班,班额一般不超过46人。初级中学规模一般不少于12班,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宿舍)6平方米,初级中学8平方米。学生宿舍小学生均建筑面积4平方米,初级中学4.5平方米。为保证学生有足够活动空间,生均运动场地面积小学不低于11.6平方米,初中不低于10平方米。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5平方米,初中不低于4.3平方米。小学18班以下须设100米直道田径场一个。小学18班以上、初中24班以下须设20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初中25班以上设40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

  据悉,广东还把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与规范化学校建设结合在一起。省财政将按照C级危房维修加固及翻新每平方米160元、D级危房拆除新建每平方米500元的标准,对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14个地级市及江门恩平市共86个县、市、区危房改造所需19亿元资金,给予全额补助,涉及的学校有10218所,赶在年底前完成改造。

  而在规范化学校建设中,今年广东力争珠三角地区和其他大中城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达标率达到80%,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力争达到50%。

  撰文谢苗枫

  图:

  清远飞来峡中学的两位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讨论学习话题。今年将是我省发展和谐教育,基础教育发生巨变的一年。

  资料图片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