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区铁一小学领航和谐校园建设 特色环境培育学校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09:43 南方日报

  培养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建设文化大省、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是不断深化的课程改革赋予教育的任务。校园文化涵盖面广,但宗旨都是要体现学校精神。学校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便是校园环境文化。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发展与环境影响密切相关。有特色的环境文化,能凸现学校精神,准确揭示学校精神,从而有利于师生清晰、明确地找准目标,潜移默化,引导师生行为、心理的价值取向。

  紧扣办学特色,让学校精神充满生命力

  建立学校精神,目的是推动学校的不断发展,这也正是和谐教育的要求。我校倡导的学校精神集中为八个字:自信、进取、快乐、发展,办学特色体现为以快乐助学,以自信促学。在打造校园环境文化时,学校做好“三结合”。

  全面结合。多角度展示办学特色,全方位揭示学校精神。学校抓好校园景观板块和宣传内容板块的设计。景观板块包括爱国爱校厅、特色展示厅、导行楼、艺术廊、学科窗、生活墙等系列反映学校办学特色的景观;宣传内容板块则选择快乐主题、自信主题、向上主题等内容。

  准确结合。如设计行为楼宣传画时,宣传形象选择了小学生熟悉并喜爱的十二生肖,而十二生肖的造型均设计成与行为要求相吻合的造型形象。

  平视结合。用学生身边的人,经历的事来揭示学校精神,影响力更大。如生活廊的设计以一至六年级学生校内外生活照片为题材,展示的是快乐向上的生活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校园生活原来如此丰富多彩。

  让学校精神与办学特色结合,使学生感到学校精神的实在。

  遵循身心规律,让学校精神融合学子情

  借助校园环境文化凸现学校精神时,应重视学生身心特点,从学生的情感世界、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出发,以“引导、激励、直观、有趣”为原则,让学校精神融合学子情,渗入学生的心。

  引导。小学生处于世界观尚未形成阶段,对人和事的认识、判别更需要正确的导向。为让学生校园生活中观其乐,尝其趣,受其爱,我校选择了学雷锋活动中高年级学生为低年级学生梳头、扎辫的活动照,为友爱形象,并配上导语:关爱的校园,充满快乐。

  直观。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还要兼顾直观性,让小学生看得清楚,读得明白,记得牢固。如电子阅览室的室内宣传画,要向学生展示信息技术带给人们的益处,画的主题是:“快和计算机交朋友”,潜在内容:为什么要和计算机交朋友。设计画面时,学校便从学生可观察到的生活图景中选择可诠释计算机作用的画面,使“朋友”一目了然。

  有趣。激发学生关注的兴趣,增强内化的心理。如设计红领巾阅览室时,针对学龄特点,学校把阅览室分为低、高年级两类,低阅室以温馨世界为主题,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

  校园环境文化注意学生身心特点,学生对学校精神才会产生发自心底、乐意接受的情感,这样,和谐校园的发展才有动力。

  结合德育重点,让学校精神凸现主题性

  学校精神的确立,离不开德育这个基础。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上,要突出德育重点。我校以培养小学生良好人格为德育重点,引导学生争做四种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能想会干的小主人,心地善良有爱心的人,信心百倍最棒的人)。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学校树立了雷锋塑像,让带给他人快乐也带给自己快乐的雷锋叔叔和学生们朝夕在一起;在警示廊中以杨利伟飞天,女排队员夺冠,万里长城傲然挺立,登山队员勇敢攀登等系列图片为内容,激励学生要有自信等信念。

  德育融汇学校精神中,展现环境文化里,既为校园德育营造了氛围,又使学校精神与学校共存,赋予了和谐校园更深的内涵。可谓相得益彰,一举双得。

  根据学科特点,让学校精神更为自然化

  学科学习,是学校的主要工作,学校精神的确立与弘扬,无疑要与学生的学习结合。因此学校精神要深入课堂,贯穿学科,真正为育人服务。设计教室环境文化,学校扣“乐在其中”:美术室通过文化石、艺术画、博物柜、创意桌、写生台等多样装饰与设备,营造出浓郁的美文化氛围;舞蹈室兼顾中西艺术,配有西方舞蹈和中国民族舞蹈的精选之作,并以多彩的铝塑板饰梁、饰柱,再配上金色的音符,营造出美是无处不在的氛围;科学宫集小学科学的一些知识于一室,从天文、地理到生物样品均有展示,设计上则以贴近大自然为主线,如海洋生物区,蓝色的木框地盘,上敷细沙,似海滩,沙上爬满海底动物等等。

  环境文化仅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还包括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对利校、利师、利生、利教的这项重要工作,值得教育者更全面、更深入的探讨与完善。

  撰文朱德芬

  图:

  越秀区铁一小学校长朱德芬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