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无声"的关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10:32 东方网

  一位医生朋友告诉我,近日他去其孩子就读的小学,参加了家长座谈会。会上,家长们除对学校的管理、老师的教学表示满意之外,也针对学校内外的环境提了几点意见。其中,反映强烈的一条意见是,在上学或放学时间段,穿梭来往于校门前的汽车,不断发出刺耳的鸣叫声。他告诉我,某位家长谈及此意见时是这样说的:“只见车赶车,车挤人。一辆辆汽车争先恐后,一个个司机纷纷使出杀手锏----猛揿喇叭。‘DiDi---DiDi---DiDi’,声音的短促、反复,透露出其情绪的急躁和催人让路的霸气。‘Di-----’,高而长的声音仿佛在提醒别人,‘看看清楚,我开的是进口高档车啦!’”说到这里,我的这位医生朋友苦笑了一下,并从医学角度,向我讲授了关于噪音的基本常识。他说,汽车喇叭声不只是难听的问题,而且是无形的杀手。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而处在发育时期儿童的听力系统十分脆弱,很难抵挡住这类噪音的侵袭。医学研究表明,噪音达80-85分贝时,就会影响儿童的听力。据统计,当今全球共有7000多万耳聋者,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在儿童时期受到噪音伤害所致。而频繁发出的噪音(不间断的汽车喇叭声就是其一),还会刺激儿童的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经受不住刺激的儿童就会变得食欲不振、烦躁不安、记忆力减退和自信心下降。

  听了医生朋友关于噪音的一番话,我十分吃惊。此前,我还没有意识到汽车乱鸣喇叭之类的噪音竟然有如此严重的危害。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将我从医生那里学到的知识转告他人,从而为治理噪音略尽绵薄。于是,在动笔写文章之前,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我从资料中了解到,德国细菌学家、190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罗伯特?科赫(1843-1910),很早就预见到噪音将会给人类带来可怕的威胁。他说过:“早晚有一天,为了生存,人类将不得不与噪音进行斗争,就像对付霍乱和瘟疫那样。”现在离科赫去世不到一个世纪,他预见的准确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这些年来,世界各国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与噪音进行斗争”。在“与噪音进行斗争”方面,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起步较早,现已收到显著效果。就拿治理汽车喇叭噪音来说,那里,汽车驾驶员自觉遵守礼让他人、行人优先、儿童优先的原则,尽可能做到“无声驾驶”。另外,我在日本留学期间的耳闻目睹也能证明这一点。我发现日本驾驶员经过有“学童路”标志的路段时,格外小心谨慎。首先是减速缓行。一旦有戴金黄色帽子的学童出现,司机通常会停车让过学童。若有交叉路口,司机还会下车牵扶学童到安全地带。我每天外出,始终没发现过司机乱鸣喇叭的现象。“学童路”上没有,其他路段也没有。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驾驶员之所以能做到文明礼让,主要得力于这些国家有一套较为成熟的交通法规,有完备的高科技监管设施,有对驾驶员进行有效管理和激励的机制。自然,这三个方面都会对我们有所启发。我相信,随着我国交通法规的日益健全、交通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广泛开展,我们的驾驶员队伍将会大量涌现出文明团队和先进个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一定会看到在中国的“学童路”段,驾驶员们以“无声驾驶”的行动,把“无声”的关爱洒向孩子们的心田。


作者:雷新军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