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告别中追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13:24 青年时讯

  每个人都将归于尘土,2006年,一些人走了。对那些美丽的人生,让我们和这些认认真真活过的人们说告别。

  2006年2月15日 王选:创新之别

  ■备忘

  2006年2月15日,北京大学校园里哀乐声声,叹息又一个“学校的骄傲”的离去。百周年纪念讲堂前,一位学生举着手写的标语“沉重哀悼一代人师”。这个让整个北大陷入哀伤者,就是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创始人、北大方正集团的奠基人王选。

  从1988年起,王选作为北大方正集团的主要开创者和技术决策人,提出“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模式,积极倡导技术与市场的结合,走出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之路。

  1992年,王选领导方正集团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1995年,中文彩色照排技术进入日本市场。现在该技术已经占据了日本市场的1/3。

  王选之所以成功是由于他的确与普通人不同。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与价值,他相信中国的力量与价值,他相信中国产品的力量与价值。他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他“最大的苦恼就是大多数人不相信中国的系统能超过外国产品,不相信淘汰铅字的历史变革能由中国人独立完成。”他说他“找到了一条外国人没有走过,日本人没有走通的技术途径。这一创新带来的价值,当时已能明显地感觉到,尽管国内大多数人并不相信”。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为中国的新闻、出版事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王选经历了从一名纯科研人员到科技创业的转变,69周岁去世,令人扼腕。

  ■自说

  “一个好的科学家或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好人。”“一种新思想在最初提出时总会被人们怀疑,而只有发明者本人才会承受一切艰难困苦,百折不挠地予以实现;也只有发明者本人最清楚自己方案中的问题,以最有效的改进方案克服各种困难而取得成功。如果只提方案却自己不动手,会使一项有价值的发明创造不能很快付诸实践。而在高科技时代,一个新方案的生命周期并不长,一旦拖延实现过程必有别人捷足先登。”

  ■他说

  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张恭庆院士和王选在中学和大学都是同学,在他的印象中,王选的成绩非常优秀:“他在各方面都对自己要求很高,从小就乐于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他选择专业方向,也是从国家需要考虑。”

  2006年10月13日 王光美:优雅之别

  ■备忘

  2006年10月13日凌晨3时,王光美在北京去世,享年85岁。一个伟大的女性走了,这位中国前国家主席夫人的一生充满传奇,接受了西式教育的革命家庭、刻苦学习梦想报国的数学女王、投奔延安的革命青年、低调的“第一夫人”等等。她在“文革”时期所遭遇不幸,被国人视作伤痕记忆。在“文革”后的30年里,她低调地以从事慈善事业为自己的最后一份工作——倾力于幸福工程。

  “幸福工程”是一个不靠国家投资、全靠社会捐助的工程。启动初期,资金匮乏。

  为了给更多的贫困母亲“治穷、治愚、治病”,并不富有的王光美倾其所有,甚至把母亲留下的遗物也拿出来拍卖。当她将拍卖所得的50余万元钱全部捐献给“幸福工程”后,有人问她:“您不心疼吗?”她回答:“我心疼。但我更心疼那些无助的母亲!”

  这些年,王光美身为“幸福工程”组委会主任,却不拿组委会一分钱,她笑称自己是这个工程的“义务打工者”。

  在王光美这位“义务打工者”的主持下,从1995年2月到2005年底,“幸福工程”已投入3.1亿元,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市建起389个项目点,救助贫困母亲15万余人,并使其身边的70万人直接受益。

  ■自说

  “我也是个母亲,要以母亲的名义为‘幸福工程’做点实事,做一个幸福工程的志愿者。”

  ■他说

  著有《王光美访谈录》、《刘少奇一生》等,和刘少奇、王光美一家有20多年的交往的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黄峥说:“她在‘文化大革命’中坐了12年牢,在那样困难,受到摧残和迫害的情况下,依然非常坚强。在我印象中,从没见过她掉眼泪。”

   2006年2月24日 张中行:学者之别

  ■备忘

  与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并尊为“未名四老”的张中行先生,在度过98岁生日后,于2006年2月24日安然离去。这位对中国古典文学、宗教、东西方哲学治学深厚的老先生的去世更引发人们感慨的是对现实的嘘嘘和对大师们的缅怀。张中行一生秉承了传统文人所具有的某种气质,以淡泊、低调应对人生变局,后辈的文史学者和评论家多称他为人豁达大度,只爱读书。

  张中行一生清贫,85岁的时候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屋里摆设极为简陋,除了两书柜的书几乎别无他物,可老人对此却从未有怨言,甚至还为自己的住所起了个雅号叫“都市柴门”,安于在柴门内做他的布衣学者。从张中行的生平可以领略到一代国学大师的风范:他是著名语文教育家、学者、作家,治学61年,早年专于文史语言,后偏于人生哲学,博学多识,造诣深厚,精通中国古典,谙熟西方哲学。

  上世纪80年代,张先生开始散文创作,出版散文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顺生论》、《流年碎影》等,另著有《文言与白话》、《诗词读写丛话》、《佛教与中国文学》等。

  张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功底深厚,文笔奇高。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活力焕发,以古稀之年,笔耕不辍。1986年《负暄琐话》面世,以冲淡平和的笔触,写人记事,怀旧伤远,别具一格,令世人瞩目。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相继问世,被誉为“当今的《世说新语》”。此后,继上世纪80年代初的《佛教与中国文学》,张先生又接连出版了《禅外说禅》、《顺生论》等专著,说禅道别开生面,论哲理发人深思,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

  ■自说

  “我这一辈子,一不想做官,二不想发财,只是一门心思读书做学问。除此之外,我别无他求。”

  ■他说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张厚感先生在悼词中说,张先生一生爱国爱民,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乐观旷达,秉持贵生、顺生、乐生的人生哲学,无论遭际如何,都泰然处之。他摩砚临池,赏画吟诗,与朋友共而其乐融融。他好交游,重情谊,宽厚待人,有平民意识,对后学晚辈关爱有加,是一位慈祥可亲的长者。2006年,还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离我们而去:祝香云

  祝香云是浙江绍兴县平水镇中心小学老师,2006年5月27日中午,护送学生过马路的祝香云面对危险,奋不顾身将在其前面行走的学生推开,而她自己却被货车撞倒。因伤势过重,祝香云抢救无效,不幸牺牲。邹承鲁

  中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学术打假先驱,曾经参与胰岛素合成研究,但让他成为广为人知人物的原因,还是他坚持学术打假。他人生最后的时光,都淹没在各种学术打假的争论中。他从80年代初就开始提出中国的学术不正之风问题,直到后期逐步形成的专业打假。但也正是在他去世的时候,中国学术腐败之风越演越烈。丛飞作为歌手的丛飞,11年里,丛飞且“唱”且“捐”300多万元,资助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近两百名贫困儿童少年。先后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深圳市爱心大使”、“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等诸多称号。他生前立下遗嘱捐出自己的眼角膜,以他最后的爱心之举将光明永远馈赠社会,2005年4月因胃癌病逝。李志强

  北京37岁的城管队长李志强之死,让人们的目光重新回到城市与外来人口之间的冲突上。李志强被追认为烈士,更可称为中国官方对城管的一次正式肯定。

  2006年一个夏日午后,北京市海淀区城管督察大队执法人员李志强查抄一无照商贩三轮车,被该商贩举刀刺伤致死。子尤

  敢于与死神搏斗的人总是能获得人们的最大尊重。在与癌症作了两年的搏斗后,少年子尤笑着离去。在闻知患上癌症后,子尤以自己特殊的人生感悟坦然接受了死亡的挑战,两年间,他将自己与死神共处的生活写成博客,并渐渐成为网络名人,吸引了一大堆子尤迷。他的文集名叫《谁的青春有我狂》,其面对死神依然笑谈自若的文字令子尤迷赞叹不已。

  2006年10月28日霍英东:侠商之别

  备忘

  霍英东先生对于中国体育的贡献是绝对卓越非凡的。从1981年起,他先后任国际足球联合会执委,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名誉主席,世界象棋联合会会长,亚洲足球联合会副会长,香港足球总会会长、永远名誉会长。他创办了“省港杯”,并发表了“一切大事从足球开始”的名言。

  有着“红色资本家”之称的香港知名实业家霍英东,一生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早期贫寒家境的赤手打拼,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建设事业的支持,开创楼花营销方式获得大利,对中国体育事业和申奥的奔走等等。在他人生的不同时期,他都可称得上“赤子之心”。

  2006年10月28日,著名的爱国人士,霍英东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霍老为体育事业捐赠逾8亿,为中国重返国际体坛和申奥成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中国体育大使和中国体育事业杰出贡献者。“霍英东体育基金”从1984年奥运会起,就开始对夺得奖牌的运动健儿进行高额奖励;中国足协因缺乏经费准备放弃首届女足世界杯承办权时,他主动赞助150万元,彻底解了中国足协的后顾之忧;为了推动中国象棋走向世界,霍英东先生曾悬赏50万美元,凡在比赛中能战胜胡荣华的非华裔均可赢得这笔巨奖,然而这笔巨额直到霍先生离开人世仍无法兑现。

  ■自说

  “我们中国人是有能力、有智慧,是很愿意干的,你把他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中国就了不起了。”

  ■他说

  前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说,若不是霍英东先生的极力斡旋,中国足球重返国际足联的日子还需要更多的时日。

  在霍英东逝世后的第二天,新华社电文称他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香港特首曾荫权称他为“香港人爱国的典范”。

  2006年12月20日 马季:幽默之别

  ■备忘

  提起相声艺术家马季,人们对他的《打电话》、《五官争功》、《画像》、《宇宙牌香烟》记忆犹新。舞台上的马季机智、幽默,表演形象逼真,开启了以赞美新生活和新的英雄人物为主题的歌颂型对口相声的新生代。

  马季的相声是从北京黄城根小学开始启蒙的他说:“我的小学是在北京黄城根小学上的。四年级的班长叫吴常坤,与相声世家常家沾亲带故,每天放学的时候我就背着书包到常家在西单商场开的一个‘启明茶社''去帮忙。那个时候还是买小竹牌进去,听完一段相声,后台就来人收牌,每个人交一个牌,然后你就继续听。我们班长就是帮这个忙,说完了一段相声之后他就下来拿着小簸箩收牌。”每次吴常坤都约马季去听相声,马季相声艺术的启蒙教育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2006年国庆,在第三届CCTV相声大赛的现场,著名相声大师马季老师面对镜头幽默地说,自己还年轻,要把相声永远说下去。意气风发的样子让很多人由衷佩服。谁也没料到,两个多月以后,12月20日上午,马季老师因心脏骤停,永远离开了热爱他的观众,享年72岁。

  ■自说

  “你弄错了!我今年不是72岁,是27岁!我还年轻,退啥休呀,我得把相声永远说下去!生命不息,相声不止!”

  ■他说

  相声大师马三立曾说过,相声界有马季举起大旗,他也就放心了。现在,这位旗手倒下了。

  马季生前好友、台湾著名综艺节目主持人黄阿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多年来,他俩以兄弟相称,他的事业发展一直受到马季支持。每次组织大型晚会,马季一定捧场。相声演员马志明对媒体表示,马季德艺双馨,在同行中有口皆碑。另一位相声演员杨少华则说,马季最爱书法,写得一手好字。

  链接

  告别

  2006年9月14日 奥莉娅娜·法拉奇:与大人物交锋的世界第一女记者

  作为记者的法拉奇生于意大利,她曾于上世纪60、70、80年代穿梭于战火硝烟间,采访越南战争、印巴战争、中东战争及南美战乱。她还采访过包括邓小平在内的很多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如基辛格、甘地、阿拉法特、西哈努克亲王等,被人们誉为“世界第一女记者”。她在采访中表现出特立独行的“犀利”,并因此备受争议。晚年长期寓居美国,直至前不久自感来日无多她才叶落归根,回到家乡度过最后岁月。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家私人诊所里,当地时间2006年9月14日夜晚,这位“世界第一女记者”死于癌症。

  《洛杉矶时报》把她称作“没有一个世界大人物会对她说不的记者”。而在中国,上世纪80年代,她的著作被一些新闻从业者当作“圣经”。有评论认为,她给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新闻界,带来一种记者的风范,一种样式,一种精神,甚至一种价值。这个不到1.60米的女人,不惮于挑战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华盛顿邮报》形容她“剥光了”这些大权在握者,将他““刺激出少有的坦白和情绪爆发”。

  2006年11月3日 保罗·莫里哀:热衷绅士风度的轻音乐

  2006年11月3日在法国佩皮尼昂去世的保罗·莫里哀,对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听音乐的中国乐迷而言,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在音乐资讯发达、媒介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的今天,保罗·莫里哀几十年来指挥音乐时保持的绅士风度,乐队优雅的美学风格,纯净又有些感伤的音乐味道,显得老派而难以让人释怀。

  保罗·莫里哀1925年3月4日出生于法国马赛一个热爱音乐的家庭,青年时代投身于流行音乐,寻找自己的音乐方向。1965年,他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乐队。他所灌录的唱片畅销欧洲,流行于世界各地,尤其在东亚的日本、韩国拥有广大听众。保罗·莫里哀的名碟《蓝色的爱》(《loveisblue》)销售达3000万张,是轻音乐唱片的奇迹。

  2006年11月16日米尔顿·弗里德曼:只有危机才能带来真正的变革

  弗里德曼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货币主义经济理论的宗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主张自由经济,反对政府过多干涉经济。人们常常将他与主张政府调控经济的凯恩斯相提并论,弗里德曼始终对凯恩斯心怀敬意,尽管他某种程度上已经取代凯恩斯。他的理论深刻影响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两位国家领袖———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最著名的口头禅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1966年至1984年间,他每隔两周为《新闻周刊》撰写的专栏,是运用经济分析阐明当下事件的典范。他于11月16日以94岁高龄在旧金山逝世。

  弗里德曼最想做的是把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推销给中国领导人。他在自传中写道:“对中国的三次访问是我一生中最神奇的经历之一。”1990年中国所走的道路,包括解除价格管制、国有企业改革等,正是他1988年给中共中央的备忘录中的建议。他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谁能正确解释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谁就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6年12月26日福特:政治圈中“最被低估的人”

  2006年12月27日,美国首都华盛顿降半旗悼念美国总统中惟一一位未经选举而当上总统和副总统的前总统福特。美国前总统杰拉尔德·福特的妻子在当地时间2006年12月26日发表声明说,福特已经去世,享年93岁。布什和在世的3位美国前总统2日都参加了第三十八任总统福特的葬礼。布什在悼词中称赞福特抚平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分裂”。

  福特1974年接替因“水门事件”下台的理查德·尼克松担任了两年半总统,赦免尼克松的决定让他在当时广受争议。布什称赞他“在危难中如磐石带来稳定,在困惑时送去仁慈宽恕”。而福特在任期间担任国务卿的亨利·基辛格说,福特的成就被大大低估。除了曾与福特共事的基辛格,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退休主持人汤姆·布罗考也在悼词中说,福特是政治圈中“最被低估的人”。

  2006年12月30日萨达姆:预感末日来临表情严肃

  2006年11月5日,伊拉克高等法庭宣布,萨达姆在杜贾尔村案中犯有反人类罪被判处绞刑。萨达姆于当地时间12月30日凌晨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被执行死刑。事后,处死萨达姆的方式遭到了一些国家的领导人谴责,据美国媒体报道,布什说:“我希望处死萨达姆应该以更为有尊严的方式来进行。”

  萨达姆一直认为自己可能会被判缓刑,但当他在2006年12月30日准备走出牢房时,他被告知将被移交给伊拉克方面,最后的幻想才破灭。特遣队发言人库里中校称:“在他离开监区时,向看守和医护人员表示感谢。我们开车将他送上一架正在等他的黑鹰直升机,直升机飞往位于巴格达北部的伊斯提克巴拉特监狱,整个飞行时间只有十分钟。萨达姆的表情在持续了很短时间的交接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严肃。”直升机的起飞时间是早上5点零五分,萨达姆在65分钟后被绞死。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