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荣:从科学家到能源榜首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13:24 青年时讯

  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估计也就在每度电一块五,而在夏季,超负荷电不够的情况下,从外省购进来电,就要将近每度电一块钱,所以差别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我始终认为我是一个科学家。”

  听歌剧和喝红酒,是这位洋博士的最大爱好,他师从诺贝尔环境奖得主马丁格林教授,留学期间就握有10多项太阳能发明专利,但六年前,他却毅然选择了从澳大利亚回国。

  “一个外国人和我开玩笑,你是一条大鱼跑到小的河里去了。”

  大鱼怀揣着几十万美元游回了家,在无锡创立了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总算可以把知识转化成产业,但大鱼还是不习水性,曾经因为债务,连清洁公司都直闯办公室要搬设备抵债。

  “当时感觉非常窝囊,就觉得受人欺负,你们这帮人太短视了。”

  他人的轻视让他发誓一定要成功,从此他完成了三年三级跳,太阳能电池产能从国内第一跃升到全球光伏产业前四名,2005年12月1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前高高飘起了五星红旗,无锡尚德成了在纽交所上市的第一家内地民营企业。

  “在纽交所大楼外面看到中国国旗,那一瞬间我感到很激动。”

  开盘不久,尚德股票一路攀升,他的身家曾经超过150亿元人民币,一度成为中国首富。“其实对任何一个成功人士来讲,我相信,追求他的事业,是让他感到非常幸福,或者非常满足的一件事情,财富,实际上是在你追求事业的同时,你产生了财富,它是一种副产品。不过是一场数字游戏,没有意义。”

  对于施正荣的成功,尽管有部分专家认为“幸运的成分居多”,但不得不承认,这与施本人对于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坚持和清醒认识不无关系。2006年,成功融资四亿余美元的尚德,在扩产和维系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关系方面更是动作不断。但无论如何,太阳能电池制造在整个太阳能产业链中的尴尬地位,都是施正荣不可避免的。

  由于制造电池所需要的高纯度多晶硅的高度紧缺,使得处于中间的电池制造环节的企业从技术为王、规模为王等变成了“拥硅为王、产能为金”。作为处于这一尴尬地位的尚德而言,虽然目前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但要想彻底摆脱这一现状,可能还得需要更大的智慧。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国内市场非常狭小,包括尚德在内的几乎所有光伏企业的产能80%%以上都释放到国外,对于这种尴尬,施正荣似乎正在力求突破。

  2006年,无锡尚德公司董事长施正荣还被评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之一,他是以创新和产业增长力的优势入围。作为绿色环保能源产业的企业家,施正荣认为,企业家一定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应该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上寻求一个平衡。尚德公司就是利用太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为人类创造永续的资源。

  为了实现真正的绿色生产,尚德公司正在建造的光伏研发中心大楼将在国内首次实现“零能耗绿色生态办公”,对我国建筑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引领作用。施正荣认为有责任带动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通过自己不断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能够使太阳能发电的产品价格很快地下降,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人用上太阳能发电。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