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假如全民抵制高价大学会怎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05:53 四川在线

  本文“假如全民抵制高价大学会怎样”显然是一个伪命题,伪就伪在自古以来人们都不会放弃追求最高层次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的欲望,伪就伪在人们以追求最高学问而改变人生命运的原始动力。所以,愚下自己也认为本文题目是一个伪命题。不过,假设我们抛开人们“追求知识的欲望”和“以学问改变命运的原始动力”这个真实因素,而用市场经济博弈选择方式看待“高价大学”的“命运会怎样”的话,也许本文的伪命题并不一定仅仅是牢骚怪论了。

  引出本文话题的原因是由于近年来社会公众不堪重负的高价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节节攀升的教育收费问题。当然,这些问题的产生固然与教育性质的定位错误和教育改革的方向迷失,存在着直接的关系。换言之,“大学不是义务教育”的“市场经济价值取向”,成就了不惜手段利用大学教育获取“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产业建设冲动”,而高等教育原本具有“公益性质”的公平性质并属于强国基石作用的双重意义却被忽视了。看看一些公开的数据就能说明“定位错误”和“方向迷失”。1993年国务院就确定了教育投入要占GTP的4%,这个目标十几年来一直都没有达到,即便是面对稳固上升的GTP奇迹,也不愿意加大对教育的政府投入,而是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了不顾一切后果的经济疯狂之中。自2000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GTP最高比例为2002年的3.41%,接下来两年分别为3.28%和2.79%,2005年为2.82%。由此可见,虽然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全是一项基本国策,但政府对教育严重的投入不足现象,却不得不让人们怀疑教育在我国的地位问题,姑且不论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国策背叛”将会产生什么政治后果,最起码能够说明是对教育价值的一种漠视。据了解,当今世界对教育的平均投入水平约为GTP的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了GTP的9%左右,欠发达国家也达到了GTP的4.1%。从对教育投入的“国际惯例”来看,虽然我国仍旧属于欠发达国家,但当今的教育投入状况,足以让不断创造GTP奇迹的骄傲变成尴尬,更是嘲讽沾沾自喜的“国际接轨”论。

  有关“教育产业化”虽然在目前仍旧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但是,“教育公益性”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最起码教育是强国基石的公益性是不容质疑的价值观。假如说今天的高等教育是因市场经济的存在而“产业化”非要“因教定价”的话,那么,改革开放前的高等教育没有“产业化”难道就不是高等教育了吗?退一步讲,今天的高等教育“的确”属于“产业化”非要“因教定价”的话,那么,“教育产业”势必与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其他产业就没有任何区别。换言之,在残酷的市场经济活动中,假如任何一种产业的产品因高价原因而遭遇到社会公众团结一心抵制的话,该产业的出路也许就是这样。第一,退出市场竞争,宣布破产倒闭;第二,痛定思痛重起炉灶,改换产品重回市场;第三,降低产品价格,挽回消费信心。虽然残酷的市场竞争完全有可能使任何一种产业都逃不脱这三种命运的威胁,但唯独高等教育这种“特殊产业”和“特殊商品”,与这三种命运有所不同。第一,高等教育永远不可能“退出市场竞争,宣布破产倒闭”;第二,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价值取向面前,高等教育既无“痛定思痛重起炉灶”的担忧,也无“改换产品重回市场”的担心,因为,“因教定价”的“产业化”冲动,完全有可能使“教育产业化”这种“教育产品”继续在高价道路上疯狂前行,至于说到教育的“公益性”性质,也只能是一种无奈的呼唤罢了。那么,面对高价教育,究竟有没有一种办法让市场经济的高价教育回归到人人受益的“公益教育”性质中来呢?答案是肯定的:有!!那就是——全民抵制高价教育!让市场经济中的高价教育与其他产业一样,具有三种命运中的最后一种命运——“降低产品价格,挽回消费信心”!!

  全民抵制爱恨交加的高价教育,需要的是对“大学不是义务教育”的“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理性和理智与胆识和胆量。愚下之所以在本文的开头就表明“假如全民抵制高价大学会怎样”显然是一个伪命题的态度,完全是源自对全民中绝大多数人的“不信任”,因为,几千年的“奴性”【鲁迅语】早已证明全民中绝大多数人往往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根本就不具备团结一心的“理性和理智与胆识和胆量”,更没有利用市场经济的博弈选择方式迫使高价教育把价格降下来的思维,又何谈“全民抵制”高价教育呢?因此,尽管愚下认为市场经济中的“教育产业化”提供的高价“教育产品”,应该具有与其他产业同样遭遇“降低产品价格,挽回消费信心”的命运可能,但是,不幸的是,这仍旧是一个牢骚怪论之下的伪命题。由此可见,教育产业,事实上是一个霸道产业!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