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像重视招商引资一样重视“破烂王”的权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06:00 光明网
韩涵(北京媒体从业者)

  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无疑是当下的热门词汇,不过,观念改变固然可贵,但实务却更不好做。在北京,政府花了大价钱打造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还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另一个废旧物回收体系没有花纳税人一个子儿,却很快建立并以一种高效率在运作,这一体系的主角,就是时常被人鄙视的“破烂王”。

  《新京报》昨日报道,目前,京城的拾荒者至少有13万人,每年为城市减少垃圾150万—200万吨,减少北京市财政支出中的3亿元垃圾费。“破烂王”为城市作出的巨大功绩实在让人惊叹,人们没想到,大街小巷常见的破板车竟然承载着“循环型城市”的美好梦想。

  看来,“破烂王”并不是一个肮脏的职业,他们是城市的清洁工,也是城市环境保护的功臣。然而,与他们的贡献相对应的是,他们在城市中的边缘化地位——没有任何福利保障,没有合法身份,经常受到冷眼和驱赶,他们居住环境恶劣,卫生条件极差,备受疾病困扰,他们的孩子也生活在危险中。

  不可否认,破烂王给城市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他们当中少数人违法犯罪,导致了传染病传播,他们的工作容易引发“二次环境污染”,他们这一群体计划生育问题严重……但这些负面作用远远小于他们对城市环保的功绩。更何况,只要城市摆正心态,真正接纳他们,为他们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这些负面作用肯定会减少至最小。

  有关方面已经开始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北京市商务局正在海淀、朝阳、崇文3个区进行试点,让“破烂王”告别走街串巷,成为回收员,常驻小区直接向居民收购废品。这样的变“堵”为“疏”,显然是一个明智的举措。事实证明,它在解决“破烂王”生计的同时,也取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虽然“破烂王进小区”的试点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企业、物业收费加大回收员的经营成本;回收员回收的物资必须卖给一家企业,这样的垄断不利于竞争;政府直接参与成立公司,这样的“划桨行政”过多地干预市场……但不管怎样,改革毕竟启动了,“破烂王”问题终于纳入了公共政策视野,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笔者期望,北京能加快改革步伐,从节约型社会的高度,像重视招商引资一样重视“破烂王”,给他们以政策的优惠,财政的扶持,以及完善的福利。为“破烂王”正名,给这一群体一个可以看得见的未来,这必将让我们的城市受益匪浅。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