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重认“字号”价值 老店有望新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08:19 长江商报

  本报评论员 刘敏

  去年10月前后,商务部公布“中华老字号”全国430家首批入选名单,有123年历史的中式糕点店“曹祥泰”等4家武汉老字号榜中有名。然而,今年1月8日,“曹祥泰”老字号重新装修店面,开始经营西式糕点,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一些市民忧虑这样会失去老字号的特色,从而“泯然众人矣”。

  类似忧虑的声音不无道理,反而促使我们愈发关注那些百年老字号的求存与新生之路。只是,在这条路上,“老字号”们走得相当艰难。商务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建国初期,全国中华老字号企业大约有16000家,而自1990年以来,只剩下1600多家,其中接近90%在惨淡经营。“老字号”们的生存境况如此艰难,有很多原因,但“老”字背后的历史沉重则是重要的一个。

  对很多人来说,“老字号”见证了城市的繁华与变迁,其本身就是历史积淀的一个经典符号。在现代经营理念当中,店铺之“老”是一个难得的营销亮点。但“老”也可能意味着沉重的历史包袱——“砸了牌子”、背叛历史的经营之虞,老顾客、老市民的怀旧与留恋情绪。此外,不少老字号曾是国有或集体企业,长期形成的对政府的依赖思想,也是新生之路的牵绊之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家企业、一个店铺的兴衰存亡、优胜劣汰实属正常,不管新店、老店,都必须随时做好与市场博弈的准备。但是,不少老字号过分囿于或固守“老”的历史,犹豫不决,辗转不前,从而逐渐成为市场“列车”的落单者。

  在大多数时候,市场和消费者未必认“新”、“老”,但一定看重“字号”,即品牌。品牌,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老字号”们在这方面拥有先天优势,理应充分发挥。中国品牌研究所的一项统计显示,“中华老字号”前100强的品牌价值高达460多亿元。不少“老字号”都借着“字号”的品牌优势和品牌认同度,精心经营,或重获新生,或跻身行业领域前列。比如安徽的创建于1925年的同庆楼,如今已荣登“全国餐饮百强”;比如山西的糕点老店“双合成”,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老字号。更有名的可能是上海创立于1927年的恒源祥,如今“羊羊羊,恒源祥绒线羊毛衫”的广告语已是国人耳熟能详。

  若以一种更开放和广阔的视野看,任何一家企业、一个品牌,只要永远敏感于时代脉搏,实现产品结构的合理配置,紧跟市场和消费变迁,一旦形成年头,一个“新字号”也能成为无可争议的“老字号”。同样的,一家百年老店、一个百年品牌,即便它们做的产品新颖、时尚,紧随当下消费热点,恐怕也没有人会否认它们的“老字号”地位。

  目前,国家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对“老字号”的扶持与保护,也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可行的政策措施,这对“老字号”们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走出“老”的围城,重认“字号”价值,老店也一定能获得新生。

  详见本报今日B/14版报道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