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接盲女来青买“光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08:49 半岛都市报

  

千里接盲女来青买“光明”

  1月11日下午,9岁的岳振宁被推进手术室,摘除左眼白内障,植入人工晶体;几天前,她的右眼刚做了同样的手术。先天性聋哑、看不见东西,又在一次火灾中失去了左耳和左臂。两次手术能给这个一直生活在黑暗中的孩子带来多大改变?“起码,我觉得孩子有希望了。”振宁的母亲这样说。资助振宁的,是一对青岛母女,她们和她只有一面之缘。

  去年11月下旬,青岛生意人张瑜和学特教专业的女儿崔真到聊城莘县观城镇进行残疾孩子的社会调查,在56个行政村走访未接受义务教育的特殊儿童。崔真在调研报告中这样形容看到9岁女孩振宁第一眼的感觉:看见她的瞬间仿佛时间都已凝固,振宁左耳已经全部被烧掉,耳孔暴露在外面,三分之一的头皮被烧伤,没有头发,左手袖管里只有一个残缺的左臂。

  但这样一个孩子对世界仍充满了好奇,崔真回忆起当时的一个细节:“她对光很敏感,我们给她照相,她就知道有个东西闪了,就找;我和我妈隔着她一前一后站着,我从她头上面把相机递给我妈,我妈就放到口袋里并拉上拉链,她从我手里没摸到,就立即转身摸我妈,发现手里没有,就继续摸口袋,并拉开拉链找到相机。”

  对于一个正常的孩子,这些行为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振宁这样一个无法从外界获取任何有效信息的孩子来说,崔真觉得,这起码说明她是个积极探索的人,一点也不自闭。

  张瑜从振宁的母亲处了解到,振宁是先天性白内障、聋哑,一岁时得了场大病甚至被下了死亡通知书,但她却活了过来;两岁时玩火被烧掉了左耳和左臂,家里因为经济困难没上医院,但她居然没有感染,仍活了下来。她顽强的生命力和见面时的表现打动了张瑜母女,两天后,两人几乎同时向对方发问:“要不我们帮帮她?”就这样,两人决定资助振宁,帮她出医疗费和治疗康复期间的生活费用,并于1月4日晚把她接到了青岛。

  1月8日,青岛眼科医院,谢立信院士亲自操刀为振宁摘除了右眼的白内障。1月11日下午1时30分,振宁再次被推进手术室,谢院士为其进行了左眼手术。由于情况特殊,医院只收取了一半的费用。主治医生张凯说,振宁术前只有20厘米的光感,术后能主动抓到东西,但由于她还有弱视,加之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能恢复到什么程度还得看术后训练。

  但张瑜很乐观,她说1月11日上午振宁一直在玩一个红色的球,换成一个蓝色的,她坚决不干。

  张瑜母女深知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和振宁母亲商量并达成一致后,崔真说,自己将根据医院提供的教材,综合网上资料,结合自己所学,对振宁进行至少半个月的“贴身训练”。

  对话张瑜我想起码让她做个健康的盲人

  记者:为何想到帮助这样一个孩子?

  张瑜:人是需要沟通的,但对于振宁来说,沟通的渠道太狭窄。她只能靠鼻子、嘴唇和这个世界沟通。曾经有人说,如果振宁真能复明,看到自己的模样,可能会更痛苦,还不如先帮她植皮,但我想,生存权还是第一位的。因为先天性白内障如果不治的话,就会发展成青光眼,最后只能摘除眼球。尽管事先医生就一再告诫我,说因为治疗时间过晚,术后效果可能不会很好,但我想起码能让她做个健康的盲人。

  记者:术后你们还要助她康复,打算继续到什么时候?

  张瑜:事情的开始原本就是很顺其自然的事,我只希望,如果眼睛术后效果好的话,能有人给她一个人工耳蜗。

  对话振宁母亲我心里亮堂多了

  记者:对这个孩子的感情和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

  振宁母亲:总觉得愧疚,想对她好一点,多疼她一些。

  记者:以前对孩子的未来是个什么样的期望值?现在呢?

  振宁母亲:以前就希望她吃饱穿暖,只要我们活着,就养活她,也没打算让她将来嫁人。现在做手术了我心里也亮堂多了,觉得多了几分光明,如果孩子将来能看见,一旦我们不在了,起码能自己照顾自己,这不比以前强十倍百倍?说实话,一开始张瑜说要给孩子治眼,我真不敢相信,就见过一面,能有这么好的事?我现在真相信了。青岛人真好,我谢谢了。文/图本报记者徐燕华迟红武编辑:李辉相关新闻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