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80后",乖戾之气也要排在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09:19 国际在线

  作者:三季稻

  人气颇旺的韩寒最近被人抓了辫子。在一地的中学联考语文试卷中,韩寒博客中的一篇文字成了改错题,被认为在用词、标点、断句方面有毛病,占了四分的分值。说话一向生猛的韩同学,认为是挑不出来错的。当然也就引来这样一种议论:中学语文教育有权为母语的纯洁和规范纠错。

  作家,甚至是大作家,文章中有错别字,语法不规范,不是奇怪的事。小学学历的沈从文先生,就经常让夫人帮他做校对。在《从文自传》中,细心的读者就会发现其中有错字。鲁迅先生也说,文章写完后至少要看两遍。可见,减少瑕疵,是对自己文字干净的脸面负责,是认真作文该有的姿态。从这一点来说,年轻人还是和一些个文化名人类似,在自信心和维护个人颜面方面总有让人猝不及防的调门。

  在这位有着不少天分的年轻人的博客里,有一篇写道,“前几天看了英雄本色。”从后面的行文当中,我们知道说的是香港的电影,显然是没有加上书名号。这当然是有点吹毛求疵,因为这是小学毕业的同学都知道的常识。所以,我们应该把这理解为年轻人的率性而为,理解为精神上挑战教条、规范的小伙子,在文字当中继续的孟浪和反叛。

  年轻人该不该狂?该。何兆武先生在《上学记》中写到过,西南联大的青年人,对当时的泰斗口出狂言,语气大不敬,非常出格。后来,何先生想明白了,年轻人大概需要这种气魄,才能超越前人。所以,对于韩同学的高调处世,我是能接受的。是啊,谁没有年轻过呢,何况是天分极高、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古代的聪明人也说过“为文放荡,为人严谨”,我的理解是文字要有自由放任的气息,那才是“人文”,当然在与文字相连的处世风格上,有“严谨”托底,才更有厚实的底蕴。我的意思是,不管是“70后”“80后”还是什么“后”,都要把乖戾、刚忿之气排在后。

  有学者认为,我们是被“狼奶”喂大的,总有一股子硬硬的邪火,少了从容与温和。也许,这也是精神上排完毒素前,长大成人的必经之路。想到了既反叛又温和的鲍勃·迪伦,说到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瞧,他唱得多好——《答案在风中飘》。

  说到中小学语文教育对人的摧残和毒化,基本上已经形成通识。确确实实,如果按照中学语文的造句规范,韩寒在上述有关《英雄本色》的博客文章中,就写不出“枪战拍的(得)真香港啊”这样名词当形容词用的句子。兄弟我读中学的时候,“有着一颗多么中国的心”这样的组合,当场就把老师气得翻白眼。

  总之,我认为:名词形容词化是一大发明,不过,书名号最好也要打上。

  来源:南方报业集团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