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物必自腐而后虫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09:23 东方网

  江曾培作品集学术刊物收取版面费,谁想发表论文,请“拿钱来”,过去还是“只做不说”,悄悄地干;如今则愈演愈烈,公开明码标价了。江西一中文核心期刊的编辑透露,绝大多数论文是要收费的,一般的标准是每一面收800元至1000元。以标准排版每面约2000字计算,发表一篇6000字论文必须交纳约3000元的版面费。北京的一份学报,在其网站上公布了11项收费标准,包括送审费、再审费、前期编辑费、后期编辑费、校对费以及发表费,等等,名目繁多。南昌大学一位陈副教授因拒绝了一家刊物索要的版面费,结果一篇准备刊发的论文被回复不予发表。俗话说,“官衙大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现在则发展到“刊物大门八字开,有学无钱莫进来”。

  针对这种“版面费”渐成“产业”的状况,人们分析其原因,多指其为“不完善的学术考评体制的畸形产物”。由于简单地以论文发表数量多少,作为职称晋升和考评的重要条件,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花钱发表论文。一位出版官员说,如果不改革职称评审制度和学术评价机制,是难以刹住收取版面费歪风的。

  这样的分析有其道理。有需求,就会有供应。就是说,“有偿版面”所以越来越多,是由于需要发表论文的作者越来越多。但这仅仅是从市场供应关系的角度着眼的,远非全部原因。国家办的学术期刊,是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学术质量服务的,它的版面毫无疑问的应该按质取稿,而不应是按钱取稿,如果期刊版面都用于收费,谁出钱,就刊谁的东西,谁不出钱,就不登谁的东西,哪怕后者的东西要比前者高明得多,也弃之不顾。如此学术期刊也就完全失去了学术文化味,异化为一种权钱交易的工具了。

  因此,我以为,对版面费形成发展之因,不能完全从市场供求关系着眼,而必须考察期刊本身的职业操守。不能说只要是市场有需求,就可以不分青红皀白地去开发,去供应。黄、赌、毒,市场也有需求,供应黄、赌、毒的,决非正当行为,而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尽管由于职称评定制度的不科学,过多看重论文数量,造成很多人想用钱买版面,但版面卖不卖,权则掌握在出版人手中。如今卖版面成风,表明有关出版人丧失了职业操守,堕入以刊谋利、以权谋私的泥坑,这或许是版面费盛行的主因。

  我注意到,收版面费的,并不止是学术期刊,一些报纸也在卖版面。有些报纸有时以一两个版面评介某个作品或某个作者,并非那个作品或作者值得如此隆重推出,而是“赵公元帅”通了路子。相反,有些值得在报上好好评介一番的作品或作者,却因没送上版面费,却无幸在版面上露面。在报纸上买版面的,与在学术期刊上买版面不同,一般与评定职称无关,是为了另一种炒作。可见,职称考评制度的缺陷,并非版面费风行的唯一原因,直正的关键是在掌握新闻出版权的人,不以版面谋私。老话说,“物必自腐而后虫生”。“物”不“自腐”,“虫”是难于“生”出来的。

  前几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就发布了相关通知,明确规定:任何出版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和手段向供稿个人和单位收取任何费用,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这样从防止“物腐”入手去抓“虫”,是做得对的。可惜贯彻不够坚决有力。这几年新闻出版业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在弘扬职业精神、提高职业道德等方面也取得不少成绩,然而,收取版面费之风愈演愈烈,说明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江曾培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