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尔的羊毛衫与英国海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09:25 国际在线

  作者:倪乐雄

  快四年了,布莱尔还在为那个选择支付代价。伊拉克的每一起死亡事件,都可能销蚀他已经微薄的支持率。这不,他又为没有“及时地”批评马利基政府处决萨达姆的方式,而饱受舆论的指责。

  如此这般,只是因为战争尚未胜利,间或又伴以这样那样的丑闻吗?恐怕不尽然。去年八国集团峰会期间的一段小插曲就很能说明问题。

  其时适逢布什60岁生日,布莱尔送了他一件羊毛衫,私下还有一段对话。布什说:“谢谢你送我衣服……我知道是你亲自挑选的。”布莱尔道:“噢,绝对是这样,事实上是我织的。”

  无巧不成书,会场一个麦克风没关掉,对话被披露出来,英国舆论哗然。《每日邮报》嘲弄说:“有人说布莱尔是华盛顿的哈巴狗,事实证明这说法没错。”《卫报》更尖锐,指英国首相“是在给布什拎包。说话不似一个主权国家的领导人,更像是在等老板绿灯的下属”。

  评论一语道破了“双布组合”的真相:此“布”与彼“布”貌似平等的合作伙伴,实则更像是老板和伙计的关系。而尖刻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英国社会的一种尴尬心态:国势衰颓已无可挽回,日不落帝国的记忆却依然鲜明。

  小布什那声漫不经心的“哎,布莱尔”虽然伤害了英国人骄傲的心,但事实上,小布什居高临下和布莱尔马首是瞻恰恰反映了美英关系的性质。

  美国和英国不对称伙伴关系是在两次大战和冷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结盟作战,同生共死;战后,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促成了英国经济复苏;北约的出现则有效制约了苏联阵营在欧洲的扩张,其间,华盛顿更与伦敦共享了核武器技术和导弹研制技术……这一切,都把美英两国紧紧拴在一起。当然,也有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美国在英国背后狠狠踹了一脚,更有1962年拿骚会谈美国想在提供“闪电式导弹”上赖账,但历此种种,美英关系非但没有破裂,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社会学上叫作“一致基础上的冲突有助于关系融合”)。那么,在促成英国对美国亦步亦趋的诸多因素中,到底哪一种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从外交、军事层面看,似乎是上述具体问题的合作和矛盾解决,但真正主导英国深层外交决策的,是英国生存状态直接派生而来的海权问题。从15世纪末以来,英国圈地运动持续了三百多年,国内耕地面积随着工商业高速发展而迅速萎缩,而工商业发展又同海外贸易密不可分。到了一次大战前夕,英国的经济已经完全依赖海外贸易,英伦三岛若是被封锁三个月,全国便陷于饥饿状态,姑且不论其他方面的需要。因此,对英国生存的最大威胁就转换成“海上生命线”的保护问题,即军事上的海权问题。强大的海权一方面保护着自己“海上生命线”的畅通,另一方面可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压制对手。

  19世纪末,英国原是奉行“光荣孤立”的不结盟政策,内心以俄国为头号对手。岂料年少气盛的德皇威廉二世决心从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海外扩张。德国海军大臣蒂尔匹茨上将更宣称,德国海军的总吨位要达到英国的60%,直接挑战英国海军的“双强标准”,即英国海军总吨位等于两个海军强国总吨位之和。英国随即调整外交政策,与俄国达成一揽子协议后把德国作为头号对手。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确定英、美、日、法、意五国的主力舰吨位比例为5:5:3:1.75:1.75,英方代表波蒂胸闷气堵,当场昏厥过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无可奈何地意识到:不列颠的海权已是日薄西山,英国海军已不能单独对抗德国的潜水艇战略,没有美国海军帮助,英国无法维持海上交通线。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是在同德国的两次对抗中,无意中完成了海权向美国的移交的,其间并没有出现奥根斯基所谓“权力转移”过程中引起的战争。战后,英国海权出路有两条:一是恢复海上霸权地位,但从强大的美国手中夺回制海权简直是幻想;二是“搭便车”,依靠强大的美国来保护海上生命线,这是代价最小、收益最大的买卖,也是最可行的途径,这就必须以同美国保持亲密关系为要旨。

  英国前首相希思曾说过:英国拥有一种特殊的力量,“我们的特殊力量在于我们深刻理解历史,知道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换成中国的俗语,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英国政治家知道,19世纪的风光已经不再,美英合伙只能是鲁滨孙同星期五的搭档,只能通过影响美国来影响世界,以狐假虎威的技巧显示自己余威尚存。所以21世纪初的英国首相须记住美国总统的生日,在恰当的时候,比如八国集团的峰会,送上一件诸如羊毛衫之类的恰当的礼物。

  来源:东方早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