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不能只让环保部门"勇往直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10:16 云网

  国家环保总局再掀“环评风暴”。前天,该局副局长潘岳宣布,全国钢铁、电力、冶金等行业82个项目严重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涉及总投资1123亿元。同时首次启动“区域限批”的行政惩罚手段,将对4个行政区域、4个电力集团所有建设项目实行停批、限批,并建议监察部门追究有关人员行政责任。

  几年来,环保总局每隔一段时间总要点名批评或干脆叫停一批投资巨大的违规项目,让人们看到了环保的可持续力量和越来越明晰的希望曙光。

  这次也不例外,1000多亿元,82个项目,4个城市,4大发电集团,无论是“叫停”还是“限批”,都必定会让有关地方和行业的GDP数字缩水,也预示着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有关官员的政绩。而这些,无疑也会变成一种重担置于环保部门的肩头。

  当然,这种压力远非自今次始。一个例子是,在去年绿色人物颁奖晚会上传出消息,绿色GDP并没有获得大多数省市的支持;另一个例子是,一方面环保已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方面“当前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开工建设和运行的情况达到了高峰”。

  尽管针对绿色GDP遇到的阻力,环保总局下决心“哪怕只有一个省支持也要搞下去”,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甚至用了“斗争”一词———“环保总局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要和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利益格局做斗争,注定要与落后的观念和行为做斗争”———但是,放在当今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大背景下,这种可褒扬的“勇往直前”中似乎也有一种对“合力”的期待。

  但这次“环保风暴”透出的两个信息或许能为人们增加信心,其一是,环保总局对所有的违规地方和行业的“限批”通告中,都明确表态“建议追究有关人员行政责任”;其二是,今后对有关地方和行业进行的“区域限批”,“环保总局已与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国家安监总局等七部委形成共识”。

  这不妨看作是让“环保更有力”的两个关键之处:前者是解决“人”的问题,后者是解决“合力”的问题———作为一个国策,环保本就应该成为各个部门的共识,环保风暴不能仅仅起于环保部门,“斗争”中的压力和阻力也不能由环保部门独担。

  很简单,追究有关人员行政责任,环保部门仅仅有“建议权”,具体落实是纪检监察等部门;而“区域限批”,环保部门充其量只能不审批“环境影响评价”等与环保直接有关的报告,而事实是,很多违规企业和项目恰恰就不在乎什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这次被点名的唐山市建设的70家钢铁企业,80%没有经过环评),如果别的部门弃环评而批准或者对违规现象视而不见,“区域限批”最终也将是纸上的规划。

  中国环保的严峻形势早已表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刻不容缓。这理应成为一个国家的共识。环保总局已经表示,一定要跟踪督办这次执法行动全部查处结果,在三个月内分阶段向社会公布整改情况,通报并建议监察部门对相关人员追究行政责任。那么,我们不妨看看,上了环保“黑名单”的这些地方和行业最终有没有人被问责;我们也想看看,有哪些同样负有环保责任的部门能够和环保部门“并肩作战”。(社论)

  责任编辑:一丁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