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人性,现在是个中性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17:52 南方网

  1月9日上午,海南一名青年男子从海口一家医院9楼跳下,抢救无效死亡。之前,该男子曾在窗口做了几个试图跳下的动作,引起围观者大声哄笑,个别人还大声喊着:“要跳就快点跳……”被激怒的跳楼男子用手指点楼下人群,口中不知说了什么,就突然跳了下去。(2007年1月10日海南日报)

  毫无疑问,“看客”这个词已彻底地被诸如冷漠、自私、败坏等恶劣的语义灌满,只要稍稍关注过社会新闻的人都会对此拾起一箩筐的证词:在“看客云集”的公交车上,歹徒“自由”行窃、行凶如入无人之境,在妙龄女子跳楼的前隙,楼下“芸芸看客”的吆喝声、吉他伴奏好不热闹………….

  “看客”的冷漠源自人性阴暗面的无情表露,因此一场场针对“人性泯灭”的盛大声讨在网络、媒体上屡现不疲。无疑,对无良和丑陋的鞭笞是这个社会的价值伦理得以维系的必要,但如若过大、过长地将批判的矛头仅集中停留在“诛心”的层次上,就未免有些矫枉过正了。人类历史上,抽象层次的“讨伐”曾被多次实现为现实的“运动”,如部分国家的“文化革命”,在今天,我们依然要保有对历史重覆的戒心。

  事实上,人性是善、是恶抑或是善恶共同体都无关紧要,与之相应的纠缠不息的争吵更是毫无建设性可言。一个最为朴素的逻辑是,不管善人、恶人,只要他不做坏事就都应该是“好人”,这不仅符合现代法制社会的根本理念,也是与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的诉求相一致的。所以,套用一个知名的语式:人性,并没有被赋予天然的褒义或贬义,它现在是个中性词,其正面的含义要靠制度的规范、福利的保障、世风的导向来获取。

  基于这样的一个思辨前提,我们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将发生一个重大的转变。当目睹绝望者的轻生、观看者的冷漠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追问:是什么令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走向自我毁灭,他们的监护责任由谁承担,他们是不是生活所迫,他们的基本福利保障到位了吗?还有,是什么令同属我族的看客们冷漠变异,像这样变异的看客究竟有多少,数量值不值得担忧,事件报道有无夸大,有没有什么制度可以对那些在事件中起负作用的看客追究责任?

  应该意识到有一个时代大背景的现实语境,我国当前正处在高速的转型期,断裂、失衡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称职的形容词。于是,一个成长中的公民社会正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正如有学者所言,中国人很擅长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人打交道,而与那些仅仅是契约关系的陌生人的相处却变得困难或者异化,正如看客一族屡现不疲的“冷漠现形记”、大打出手的医疗纠纷、不成章法的业主维权………….

  学者秦晖有语“文化无高下,制度有优劣”,在今天这样的一个现实语境下,笔者同样坚信人性无善恶,规制有优劣,与其把精力耗在对“人性”的讨伐和“改造”上,还不如冷静下来聚精会神地致力于规则建设、制度完善等现实操作上来。(编辑:张音)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