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别丢了包容的好传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3日00:13 红网

  “忽悠”、“扎堆”、“趴窝”、“叫板”、“猫腻”等北方方言在广州报纸上出现,这引起部分广州人不满。有人网上发帖抗议此现象,要抵制“忽悠”,六成回帖者支持。专家称全盘“抗北”心态不利城市发展。(据1月12日《新快报》)

  文化的相互渗透是个很正常的现象,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包容的民族,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里,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文化的交汇,以至于创造了更加灿烂的文明。

  与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相比,广州向来以包容著,其开放包容有2000多年的深厚历史政治文化渊源。作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广州从汉代时已经和海外一些国家有了贸易往来。梁朝时,每年来到广州的各国商船有10多批。唐代,广州成为世界著名的港口,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到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区域诸国。在本地还设有“蕃坊”,供外国商人居住。从五代到北宋,广州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和通商口岸,贸易额占全国98%以上。而这种堪称之最一直延续到今天,每年一届的广交会,广州十三行的兴衰均见证着广州作为中国华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中国通商贸易的口岸必须具备这样一种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

  据报道,目前,广州市的外来人口已达500多万,占了广州市总人口的近一半。外来工几乎包揽了广州人不愿去干的最脏、最繁重的劳动,拿很少的工资。同时,根据人事、劳动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广州市的各大支柱型产业内,人才缺口巨大,包括数控人才30万,职业技能人才13.8万,外贸人才30万,会展业人才10万等等。这么庞大的需求,仅靠广州本市的自然增长人口和失业人员,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很难弥补的。在开发区科学城的创新基地、国际企业孵化器等几个园区,里面工作的不是“海归”就是“博士”、“硕士”,“白话”也并不是里面的通用语言。

  一个开放现代的城市,在无形地影响且引导一种新的生活格式的诞生,但也同时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也是极其正常的;在吸收不同文化的同时,大力发扬本地文化,这才是保留文化的正确方法。外来文化进入粤,同时粤文化也通过这些人带回其出发地,这就是文化交流。想想粤语歌曲在全国的流行,广州话不也出现在其它地方的报纸吗?!这些都是文化交流的成果。排外是逆历史潮流,是阻止人类进步的束缚。排斥“东北话”,无非是某此人地域优势和排外心理在做怪!不然为什么口口声声说维护粤语,可为什么不排斥英语(一个外国的语言),而单单排斥一个被各省都接受的“东北”话呢?

  任何阻止文化交流的行动都是徒劳的,任何反文化交流的人都是失败的。人类的历史已经证明,文化不会因人的阻止而停止脚步,只会因人的发扬而继承不息、不断传播。作为现代开放城市的市民,希望广州的朋友拿出广东人一惯的包容、大度、务实和友爱的精神来。封闭就要落后,只有开放的地方才能吸引别人投资,才能成为贸易窗口,才能不断发展取得新的成就。

稿源:红网 作者:朱海滔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