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北”就等于做现代“夜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3日00:13 红网

  “忽悠”、“扎堆”、“趴窝”、“叫板”、“猫腻”等北方方言如今在不少广州报纸露脸,这一现象引起部分广州人的不满。近日,广州网友“维尼仔”在网上发布《北方方言占广州报纸,大家找出后发上来,齐齐捍卫粤语尊严》的帖子后,引起网民激烈交锋。“维尼仔”认为:“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在于媒体从业人员和投稿人员大多数是外地人。广州各大媒体会一步一步被人蚕食,到那时广州人就要读懂北方土话,忘记广州方言”。(1月12日《新快报》)

  首倡排斥异地方言的“维尼仔”的论坛签名档是:“生系广州人,死系广州鬼,要讲煲冬瓜(即普通话),做鬼都唔济!广州人要讲广州话;食饭饮茶要去广州酒家;买衫买嘢要帮衬广百;坐车就要坐广州人的广骏车”。而据回帖统计,支持“维尼仔”排斥北方方言的网民高达64%。众所周知,现在上网的人几乎都是年轻人,这就意味着排斥异地方言的,几乎都属广州的年轻人——“维尼仔”就属广州的80后一代。这种种信息就无不表明:在而今广州的年轻一代身上,存在着严重的“夜郎自大”意识、被畸形化了的“本土观念”。因而据我看,广州青年群体拒绝易异地方言的“入侵”,实则属于“排外”意识的再度暴露。

  尚且不说“忽悠”、“扎堆”、“趴窝”、“叫板”、“猫腻”等北方方言,早已被包括广州在内的全国公众所理解和认同,即便有些外地方言,在某个区域暂不具备“普适性”,那也没道理拒绝其“入侵”。因为,像广州这种开放性城市,早就不仅仅是“广州人的城市”,而是融入了众多异地他乡人群的“混杂型城市”,外来人群在向广州输入智慧的同时,也随之带入了包括地方语言在内的异地文化。而异地方言在广州的传播流行,更是使广州人能与异地进行有效交流沟通的“语言桥梁”。具体到作为开放型的广州媒体而言,其异地的受众是个不可估量的庞大群体。那么,若按“维尼仔”们的思维拒绝外来方言,而使广州媒体满纸都是“广州方言”,这显然将对外界了解广州造成语言沟通障碍,进而制约广州的继续发展。

  因此我以为,正如广州话愈来愈被异地人坦然接纳一样,广州人也就理当坦然接纳异地方言。`那么,广州的青年群体以“狙击”异地方言,来打“广州方言”的保卫战,是相当不理智的。从文化心态来说,属于典型的“文化自闭”;从地域心态来说,属于严重的“妄自尊大”。不可否认,作为具有特殊地域文化印记的地方方言,确有保护的必要,但那只能作为一个“地方文化”理性地传承,而绝不能以“非此即彼”的机械心态,完全拒绝异地方言的融入。须知,推行在全国范围内认知局限性最大的广州方言,将对广州的发展有害无益。

  令我感到遗憾的是,“狙击”异地方言的进入广州,并不是具有浓厚恋乡情结的广州中老年群体,而竟然是广州的年轻一代。年轻的广州人如此自封自闭,如此妄自尊大,如此排外拒外,不能不说是观念上的明显开倒车。如果让这种畸形思维普遍而继续地泛滥下去,则在观念意识、人文心态上的“关门主义”,必将使一个原本胸襟开阔、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逐步陷入与邻为豁、自说自话、顾影自怜、孤寂冷落的尴尬境地——这岂不是自讨苦吃?

稿源:红网 作者:马樵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