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来论]假民办学校为何层出不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3日02:11 燕赵都市报

  江苏省南通市的“民办”崇海中学是由公办学校南通中学和南通市一中两校初中部合并而成的“民办中学”。两校初中部一直被当地人公认为全市最好的公办初中。2006年,该校通过电脑派位招收首批初中学生1200名,所有学生均需上缴22800元“学费”。不仅如此,在该市下辖的多个县(市)区内,约占全部学校的20%的数十所本地最优质的原公办小学、初中在此前数年间改为“民办”,其“学费”亦逐年上涨。另据介绍,2006年,南通市财政教育支出为14.12亿元,占当年GDP的比例为0.96%。这一比例距国家要求的4%差距遥远,也明显低于我国目前的平均水平2.5%。(《上海证券报》1月12日)

  对于这样的新闻,在外地人看来,可能会令其瞠目结舌,但是对于作为南通市的市民、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又曾经是学生家长的笔者,根本不会再产生任何的震动,因为对于这一切,笔者早就熟悉并且近乎麻木了。

  事实上,南通市的“民办”崇海中学的组建与南通市下辖的一些县(市)区的同类做法相比,虽然就其收费标准来说,大有后来居上的味道,但客观地说,就时间角度来说,已经落后许多年了。比如说,笔者所在的这个县级市,6年前,也就是我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伊始,就迫不及待地创办了一所民办性质的所谓“实验初中”,并且其规模远超一般公办初中。眼下,它已经成为拥有68个教学班、4000多名在校生的超级初中了!那么,这所学校的建设资金是从哪里来的?是由全市的8所完全中学集资而来;教师是从哪里来的?从全市的初中教师中招聘而来。所以,这显然是一所十足的假民校。

  笔者所在的南通下辖的县级市,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一所假民校?与南通市创办崇海中学的动机基本相同:因为政府对教育———也不仅是义务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更准确地说,不是不足,而是没有:有政府官员私下里透露,在过去近10年的时间里,该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为零。因此,某些聪明的管理者便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以将政府的困难转嫁给百姓。眼下达到了没有?当然达到了:这所学校如今不仅无须政府投资,而且其收益部分要按一定比例上交地方财政。也许,南通市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受到“下面”类似做法的启发?

  这样的“民办”学校当然是根本不用担心生源以及办学效益的。这是因为由于地方上相对稀缺的总量一定的优秀教师被吸引到了民校———这些教师公办教师的身份不变,但其工资收入却要比一般学校的教师高出一大块,所以,教师们还不是趋之若鹜?此外不可忽视的另一因素是,在有着重视教育的文化传统的笔者的家乡,即使家里再穷,父母千方百计也还是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里去;也因此,在我们这里,高考升学率即便是在全省范围比较下来都是非常之高的,平均分、高分总人数之类常常名列前茅。既然大家都争着上这样的学校,那么,学校的收费标准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年年攀升了。

  对于这类民办学校的性质,老百姓心里明镜似的非常清楚,但却无可奈何,因为它们并不缺乏相关手续。地方政府同样也应该非常清楚,因为这类假民校从筹划到出笼,恐怕一切均在其掌控之中。所以,即使是2005年5月,央视《焦点访谈》曾对南通市的假民办学校予以曝光,南通市教育局长王炎斌在节目中也承认,南通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中,有接近20%变成了民办学校,可这些假民校依然是岿然不动。并且我们相信,即使是眼下我们的媒体对这一问题再次予以了关注,但结果很可能还是会跟以前一样:说也白说。

  显然,政府的默许乃至积极支持,是假民校得以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条件。而政府之所以要这样做,又是因为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因此,南通市假民校的泛滥,地方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南通市的基础教育在全国有相当的名气。至少是在南通的教育圈内,有“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这样的自诩之语。可是,南通基础教育的辉煌背后的这么多猫腻和故事,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若冰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