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造就的“外来”美食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3日04:24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本报今日从《味道成都》一书中节选的是《融入成都从美食运动开始》篇章,该篇主要讲述了一位从安徽到成都上大学时就开始钟情成都美食,曾任某旅游杂志主编的“外来民间美食家”。在这位“民间美食家”看来,川菜就是成都式的花样年华,成都的饮食是一个全民运动。另外,在作者笔下,读者还能见证“一个关于吃的壮举”。

  文章中,“民间美食家”推荐的一道菜品是鸡米芽菜:一道“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菜肴,配料简单,取材方便,吃起来爽口下饭。很像成都的美女,时尚的外表下不乏贤妻良母的潜质。推荐餐厅:玉林北路上的知味餐。

  本报记者 许皓 王雪娟

  《味道成都》 之——融入成都从美食运动开始

  在成都,品尝美食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运动,士农工商,三教九流,都在美食簇拥着的生活中自得其乐。而成都这个城市本身,则像一座熔炉,不管你来自何方,都将以最快速度融化,这也是我们这些外地人喜欢成都的原因之一。

  一个关于吃的壮举

  爱上一个城市,可以有一万个理由。就像《哈姆雷特》在一千个观众心中,就有一千个解读。对一个外地人来说,成都吸引他的理由是什么呢?

  冬日难得的阳光,总是喝茶的好时候,下午的文殊院,茶客比香客多。坐在我面前的王文娟,俨然一副老成都的样子,8年的成都经历,已经在她身上印下了成都的痕迹。王与成都结缘,是从她的大学开始的。在填报大学志愿时,因为生性好辣,一眼就看上了四川大学。

  作为一个外来的好吃嘴,王文娟曾经有一个伟大的想法——吃遍成都美食。为了弥补毕业后离开过成都的这段时间,和从北京来的一朋友商量,从2004年的冬天开始,实施吃遍成都美食的壮举。

  每吃过一家店,就在地图上相应位置标上一面小红旗。用那位朋友的话来说,“太喜欢这座城市了,我们要从吃上征服成都,变成成都通”。数不清的街边小火锅、科华北路上的中餐馆子、成都本地人喜欢的特色小餐馆……那架势可以称为“大扫荡”了。遗憾的是,王文娟的“吃遍成都”计划并没有完成,还没开始“东征北伐”就因为工作太忙而偃旗息鼓了。

  成都饮食是个全民运动

  “成都有多少馆子?”她的问题显然不是要我回答,至少在我试图回答之前,她已经自己给出答案。

  “起码有3万家!可是在成都,我觉得这里99%的居民都是美食家!豆腐要吃西霸的,黄辣丁要新津的,苦笋要长宁的,兔头要双流的,夏天的火锅要不燥火的汤料,冬天则要搭配进补的药材,就是辣椒也要分二金条、小米辣、子弹头、泡椒……”成都人的吃有时候显得有点矫情,但对于一个在成都生活了8年的人,她应该不算是“外人”了。

  这个城市里,商人的生意可能不是在办公室里谈成的,成都的文人在饭桌上讨论的可能是后现代主义的诗歌,王说这是她喜欢的成都特色。最近几年的美食节更是成为成都民众的狂欢节,城东边的跑到西边来品尝,城里的开起车子就往双流、新津等地跑,电台里那些美食节目主持人不时地煽风点火,报纸上美食专家的精彩点评,让成都天空上飘荡的都是菜香味。

  “在成都,品尝美食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运动,士农工商,三教九流,都在美食簇拥着的生活中自得其乐。而成都这个城市本身,则像一座熔炉,不管你来自何方,都将以最快速度融化,这也是我们这些外地人喜欢成都的原因之一。无论时势如何变幻,成都人对美食的热爱矢志不渝。”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