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为惩治污染实施“三打”叫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3日06:00 光明网
许贵元

  针对环评执行率低和“三同时”执行不到位等环境违法现象,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日前表示,环保总局将出重拳再掀“环评风暴”,对违法行为坚决打准、打狠、打疼。同时,他建议,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进入国家宏观决策。(据《新华网》1月5日电)

  近年来,尽管国民经济实现了稳步快速发展,但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环抱“执法难”的问题也日趋凸显。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环保“治污风暴”席卷全国,联合“斩污行动”正在向纵深发展。但也有一股“抗法不治”、顶风而上的逆流,干扰和冲击着环保执法行动。这股逆流来自于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你不是“治污”吗?我就先来个“治人”,你不是执法吗?我就搞釜底抽薪的“官治”。这就验证了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所说的那句大实话:“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污染正在无情地吞食着我们的改革成果,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危害和灾难。据了解,中国目前水污染状况相当严重,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现象,3亿多农村人口存在饮用水不安全问题,大有全国山河“一片污”的态势。面对这样一个事关国计民生、国家兴衰的大是大非问题,我们有些地方政府依然熟视无睹,甚至我行我素,有法不依,执法犯法。正如周生贤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报告当前水环境形势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时所说的那样,一些地方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有的地方政府领导甚至用“挪位子”、“摘帽子”、“打板子”等手段,直接干扰环境执法。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将出重拳再掀“环评风暴”,对违法行为坚决实施“打准、打狠、打疼”的“三打”措施,并重点从规划环评、行政复议、公众参与、环评执法、区域监管、机制创新、典型示范、能力建设这8个方面全面强化环评工作,推进“依法治污”。国人对国家环保总局的部署坚决拥护,为惩治污染实施“三打”叫好!

  众所周知,造成环保“执法难”的原因,主要来自地方的“保护主义”和“权力腐败”。因为只有“发展经济”,才能体现地方政府官员的工作业绩和执政能力,这也是多年考核干部政绩的“硬砝码”。所以“重经济轻环保”已成了历史性的“惯例。表现在投资理念上,有钱宁可花在经济建设上,也不愿投在治理污染上。况且治理污染投入大、见效慢。有些企业认可“受罚”,也不“守法”,因为守法成本高、付出的代价大。再就是,“官企勾结”,合谋抗法。企业之所以肆意排污,祸国殃民,主要是有地方政府作“保护伞”,甚至变相大开“绿灯”,只要项目能赚钱,不管污染不污染,就大笔一挥,迅速上马。对付环保执法更是理直气壮,无所顾及。有的企业负责人公开说:“这是政府审批的,有合法手续”;也有的说:“政府不同意搞关闭,让我们先维持着。”也有的搞弄虚作假,用“假停产”和“假关闭”的手段欺骗环保督查组,待环保督查组一走,马上就开足马力,继续生产,继续排污。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环抱执法人员“不作为”,当“甩手掌柜”。对污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然处置;也有个别执法者搞“权钱交易”,甚至贪赃枉法,与污染企业同流合污。环境“治理难”、环抱“执法难”的总祸根就在于“权利腐败”。腐败不除,污染难治。而污染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大敌,大地敌当前,要先治“官员”。对那些治污不力、前污后继、因污致贫、因污返贫以及屡查屡犯、拒不治污、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严厉惩处。治理污染是一个严肃的政治任务,形势危急,不容懈怠,不论是谁在阻挡环保执法或设置障碍抗法,难免在“三打”中栽个子,丢了自己的“官帽子”!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