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服务”将普惠更多市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3日08:13 长江商报

  两会观察

  代表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字眼”变化折射政府理念变革

  “与往年相比,今年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中,有两个高频词,一个是‘免费’,一个是‘购买’。这两个词频频出现,反映了政府在财政使用上一种新的价值取向,也表明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昨日,市政协委员、武汉卓尔集团董事长阎志对本报记者如是说。他的这一“观察”引起不少代表、委员共鸣,他们认为,“字眼”变化折射出政府理念变革。

  “免费服务”普惠更多市民

  记者发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十件实事”部分,就有4次出现“免费”字样,而且这4个“免费”的项目,全部是针对弱势群体的。另外,还有多处内容涉及“补贴”。

  “为弱势群体提供尽可能多的免费服务,这正说明政府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普惠意识。”武汉市残联副理事长陈家咏委员说,弱势群体因各种原因,本来经济基础就相对较差,加上他们生活、就业及子女入学支出,相对于其他人来说,他们更需要照顾。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建平代表认为,“免费服务”的增多正说明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在增强。比如说,计算机室应该是国家的公共资源,以前由于单位的不同,导致这些资源并不能真正的“公有”。

  此次政府将其列入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的计划项目,就是让公共资源最大限度地用于公共服务的体现,是一种进步。

  “购买”彰显政府管理新理念

  《政府工作报告》的十件实事中,另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是“购买”,共有4处。

  “从‘购买’一词可以看出,我们的政府在管理上更加重视走市场化的道路了,不再是无所不能的包办政府了。”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尚重生认为,从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公共管理操作方式来看,他们的政府和“第三部门(如行会、协会等非官方组织)”职权很明确,政府部门在大的政策和方针上把关,其他具体的操作则交给市场来运作。

  尚重生认为,如果由政府部门包办,不仅会加重政府部门的成本和降低办事效率,违背市场规律,而且还会因暗箱操作导致腐败的发生。政府在一些事情上适度地“放手”后,没有权力的介入,信息公开,直接受益的就是老百姓了。

  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尽管政府在办事思路上有一些改变,但我认为这种思路也应该改得彻底些”。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秦前红代表也提出,我们的政府不可能是全能的政府,不可能做到无所不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些事情是要给市长做的,但有些事情却是要给市场做的。

  秦前红说,在目前社会很多方面都需要发展的情况下,政府的工作应该有一个轻重缓急,而不能什么都去包办,比如企业等问题就应该放手交给市场去处理,政府就不要再花大力气去管,不然很容易出现事倍功半的状况。

  政府究竟是万能的还是有限的?在参与代表团讨论时,武汉市市委书记苗圩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确不应该是万能的。通俗地说,就是“市场的找市场,市长的找市长。”苗圩说,对于社会管理,是政府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手的工作。但目前社会管理有很多方面的工作要做,这里也要发展,那里也要发展,而我们的资源、时间、能力又有限,所以目前只能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重点解决好事关民生的医疗、教育、社保、就业等问题,尽最大努力保证我们的城市又快又好地发展。

  【五年目标】

  加大公益性投入

  全面建设亲民政府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武汉市政府的未来五年计划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全面建设“创新、亲民、务实、廉洁”的责任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制度和管理创新,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强化科学发展的行政体制保障。

  转变职能,推进服务政府建设。依法界定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设置,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对公益性、基础性领域的投入,增加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本报记者 何辉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