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征员邓难东 八年仅回一次老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3日09:14 南方新闻网

  南都十年系列活动·2006广州发行十大感动人物评选候选人

  个人档案

  姓名:邓难东

  职务:三元里站投征员

  入职时间:1999年

  籍贯:四川营山县人

  服务感言:踏实工作,用心为每位客户服务

  个人理想:只要儿子能读书,就一直供下去。

  工作每天从凌晨开始

  丁零零……铃声响彻黑夜。

  1月8日凌晨3:30,天气预报说当天最低温度是6℃。白手套、黄漆自行车、尾座两个绿色大邮包,一切准备就绪,39岁的邓难东左脚踩上脚踏板,右脚一跨,1米67的个儿轻松驾着28寸“良驹”,径直蹬往上班的地方。

  4:28,美博城前,邓难东走上报车,接过班长手中的一摞报纸。

  4:45,报车开走了,邓难东的另外10名同事先后到来。邓难东把六捆报纸按照ABCD的顺序围成曲线搁在商场前面的红地毯上。左手翻开A1版,右手拿着排列妥当的A2、B1、B2、C1、C2、D往A1中一插,一份报纸就套好了。

  6:23,270份报纸套好,装满两个邮包后,邓难东把另一摞报纸捆好压在邮包上面,剩下的十几份放到车篮中。

  送报纸的最后一站是环市西路103号环球国际商贸中心,这是邓难东的“基地”。抬着107份报纸,邓难东先把四十几份搁在三楼,剩下的扛在右肩上,从十楼一直往下发。在投递报纸的过程里,邓难东从不把未投的报纸放到地上。

  9:30,最后一份报纸送到商贸中心管理处。

  送报八年艰辛总不放弃

  邓难东原名叫邓维东,换身份证时工作人员大意把“维”看成“难”,老邓将错就错在正规场合把自己的名字写做“邓难东”。

  1999年,妻子阿芳来粤打工,邓难东妇唱夫随也来到了广州。经熟人介绍进了都市报当投递员。一做就是8年,邓难东说干这一行并非偶然,“只要自己想干就可以干下去”,他朴素地觉得,在都市报,只要努力还是能赚到钱的。

  说起8年工作史,邓难东忘不了初来乍到时的艰辛:1999年他在新市征订站,骑着自带的24寸自行车,足迹踏遍畔湖、龙归、江高、新市,“那时都市报只有16个版,两百多份也不算重,但是订户之间相隔很远,很多时候走两三公里才能送一两份报纸,每天蹬着自行车从早上5时一直送到中午,刚开始的两个月屁股和腿特别疼。”

  2001年,邓难东从新市调到现在的三元里站,迄今在三元里站的6年工作生涯中,邓难东说,最难熬的是2003年。

  2003年8月至12月,是报社发动大征订的日子。当时都市报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发行员的工作压力自不用说,邓难东每天晚上都去“扫楼”,以增加客户订单数量。邓难东已记不清有多少次遭人白眼或被拒之门外,他只说4个月下来只拿到5份订单。

  牵挂没能好好陪妻儿

  当发行员八年以来,邓难东没有陪妻子逛过一天街。以前没有休假,后来一个月两天的休假也总是不能和妻子的周日休息碰上。

  远在老家念书的两个儿子,一个17岁,一个14岁,大儿子见过爸爸的时间加起来不够三个月,小儿子长到10岁那一年,才第一次见到邓难东。

  那是2002年,邓难东请了10天假回家看生病的小儿子。恰恰碰上下雨天,辗转在泥泞的山路直到凌晨2时多才到家。

  那次也是邓难东进都市报工作八年来仅有的一次回家。此间,他和两个儿子的感情都靠书信、电话和照片来维系。当他的老父母不理解别家孩子都去打工挣钱了,自家孙子还在念书,没有拿到初中毕业文凭的邓难东只是淡淡地说,只要儿子有能力读,他就一直供下去。

  2007年,他骑着进南方都市报以后的第6辆自行车,继续走在路上。

  统筹:本报记者刘荣

  采写/摄影:本报见习记者张艳芬

  图:

  邓难东认真地套报纸。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