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还是不“承诺”更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3日12:00 光明网
倪洋军

  近日,听儿子说起这样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他们班的某老师向学生承诺,一学期之内拖堂不超过三次,并请学生监督。可没想到的是,仅仅在一周内该老师就已经拖堂了五次,而且一次放学前还拖堂有1个多小时,被一位副校长发现了,全班被扣除了20分常规管理分……

  听了儿子说的“故事”后,不知为什么,笔者始终笑不起来。作为“为人师表”的老师,虽不能说应该“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但起码在心智还没有完全长成的小学生面前,不要言而无信。孰不知,如果你一次说话不兑现,在学生中将会产生多么大的负面影响呢?如果学生也跟你学,也开始变得不“诚实”怎么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在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正直无私的人吧?

  当然,该老师拖堂肯定也有很多客观原因,比如来自学校领导以及其他班级的压力等。但我想,该老师的主观因素应该是主要的。如果你自身就能够认识到拖堂是自己一种教学无能的表现的话,我想即使有再大的客观原因,也会主动不拖堂或少拖堂的。再说,学生的素质是能够通过拖堂做几张试卷和练习就能提高的吗?而且由于你的拖堂不但将你对学生的“承诺”彻底打破了以外,还害得很多在校门外接孩子放学的家长感到懊恼:什么破老师,怎么总是拖堂?

  其实,现实中,不但老师对学生的“承诺”很难兑现,就是我们的一些政府部门和党员干部又有多少作出的“承诺”严格兑现的呢?每年年初,各级党组织都会与党员领导干部签订各式各样的“承诺书”、“责任状”,可是很多也只是走走场子、过过形式,一签而过。试问有几个到了年底因为没有完成“承诺”而被处理的呢?就连我们平时搞什么学习教育活动,党组织也都会习惯性地与下级或党员领导干部签一些“承诺书”,也会有一些重要部门和重量级的党员领导干部被要求在公开媒体上搞一些“公开承诺”等。似乎不搞这种形式,就显得不严肃和力度不够,可是除了留下了一大堆应付检查的材料和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进入废纸娄外,好像也没起到什么更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很多党员领导干部对这样的“形式”也已经习惯了。大家就在这种习惯性的“形式”中“忙碌”着、“热闹”着、“堕落”着!

  长期以来,“说先于行”一直是比较普遍的为人之道和工作方式。可以不做,但不能不说;做得不好,但不能说得不好,这是很多人的思维习惯。可是就在这种“虚”字当头的氛围下,虚报、浮夸、吹牛逐渐代替了务实、落实、踏实。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方式,也许能够一时奏效、成就个人,但是最终损害的还是国家、社会和人民!试看,那些大贪官,谁不是台上大喊反腐败,台下却疯狂腐败呢?就连落马的陈良宇这样的高官要员都没能幸免于斯。

  “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应该是我们必须坚持的良好作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如果光说不练,那么再好的“目标和任务”都只能是说在嘴上、落在纸上的“宏伟蓝图”。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