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成就大都市 进军长沙“大城北”大势所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4日02:54 红网

  红网1月14日讯(潇湘晨报记者斯茅庚 通讯员骆炬 黄筠)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提出的长株潭“3+5”城市群发展战略,给长沙向北拓展带来了新契机。12日闭幕的开福区二届人大六次会议提出,未来15年将极力推进“大城北”战略。

  为什么要向“大城北”进军?开发“大城北”可行性究竟在哪里?它跟长株潭一体化建设有没有冲突?为此,记者专访了多年从事湖南经济建设研究的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富泉。张富泉指出,适应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未来15年内,沿“湘江北去”建设长沙新城——“大城北”,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大城北”成就大都市

  张富泉认为,“大城北”所在的金霞新区始终是成就未来长沙大都市的风水宝地。该区域及其延伸地带地形地貌多为低丘陵地带,是低成本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理想场所。特别是长达70公里的湘江黄金岸线临湖、通江、达海,107和319国道、京珠高速、京广铁路、武广客运专线贯穿全境,距机场仅20分钟车程,已形成较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华电长沙电厂等能源工程,为工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加之建有金霞海关监管仓库、保税仓库与物流中心,为大规模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可以说,建设现代化城市应具备的区位、交通、能源、政策等条件该区域都具备,潜在的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规划建设“大城北”势在必行

  长沙同周边特大城市呈“3581”格局,即北距武汉300公里,南距广州500公里,西距重庆800公里,东距上海1000公里。张富泉指出,若长沙在近10至20年内不能发展为与周边城市具有相当规模、并驾齐驱的特大城市,则在内陆腹地人口密集区方圆70万平方公里内,将缺乏一个特大城市增长极,造成中部地区协调互动机制障碍及中心城市“节点传导效应”的断裂。因此,在10至20年内打造一个上千万人口规模的中心城市——长沙城,规划建设长沙城市新区——“大城北”乃势所必然。

  有助于长株潭城市群建设

  “水系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自然载体,”张富泉打比方说,湖南的经济就像一个“Q”型,即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都集中在洞庭湖沿岸及湘江流域。把长沙放大到推进“3+5”城市群建设战略层面上来考虑,配合“大城北”建设,把沿江、沿湖防洪设施建设与城市水景建设结合起来,尽力彰显长沙“山水洲城”风格和湖湘文化个性,同时把长沙大发展的触角延伸到洞庭湖南岸,形成长株潭“3+5”城市群建设的链接,将使湖光山色的洞庭湖演绎为极富特色的洞庭湖城市群。

  建设“大城北”的初步设想

  在如何建设“大城北”的问题上,张富泉认为,“大城北”建设发展成为新城区,这是必然的和迟早的事。问题在于是做高起点、高标准统一规划的早安排,还是任其自然,分散分割来做。前一种做法能把握促进中部发展机遇,创造历史辉煌;后一种做法则会丧失又一次极好的发展机遇。张富泉建议采取“两不变、三统一、六目标”的方针,即保持原有行政区划不变、统计口径不变,实行统一行政管理、统一规划征地、统一财政收支,做到把“大城北”建成新型工业化的桥头堡、长株潭“3+5”城市群建设的突破口。既为加快长沙“大城北”建设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同时也为全省扩大开放和改革发展当好体制创新的先行者。

  相关链接 何谓长株潭“3+5”城市群

  长株潭“3+5”城市群发展战略是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在省九次党代会上提出的。专家认为,长株潭“3+5”城市群可理解为“1、3、5”城市群。它清晰地勾勒出城市群建设的空间结构,突出了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市场化及国际化相得益彰的主题。“1、3、5”城市群是指“1、3、5”三个层级的多极点城市群建设方案。其中“1”指1个中心——长沙省会城市核心增长极;“3”指内长株潭3市,即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增长极;“5”指外长株潭5市,即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城市增长极。

  长株潭一体化不等于长株潭城市群

  中部崛起文件中提出的“长株潭城市群”的概念,与武汉“1+8”城市圈、郑州“1+8”城市群一样,是指长株潭“3+5”城市群。湖南与河南、湖北三省系中部人口经济大省,三大城市群都处于京广、京珠和将来的洛湛、两广等南北交通干线上。三大城市群是不竞争的竞争。张富泉认为,特别是在目前三大城市群的人口规模、面积与经济总量大体相当的情况下,若把长株潭城市群混淆为长株潭一体化,不仅极易造成我们发展竞争目标的迷失,而且也是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倒退。整理/潇湘晨报记者斯茅庚通讯员骆炬 黄筠

稿源:红网 作者:斯茅庚 骆炬 黄筠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