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在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4日08:41 每日新报

  还记得十几年前那个“中日孩子夏令营”的故事吗?在那场较量对抗中,无论是体质、自理能力和意志力,中国孩子都全数落于下风。中国孩子的娇生惯养、弱不禁风等国人心知肚明甚至习惯接受的缺点,却由于在异国孩子面前的“暴露”,犹如一剂猛药催醒了国人,震惊、震撼、挣扎、反思,这些词一度成为中国教育界埋葬应试教育、唱响素质教育的前奏。

  然而,十几年过去了,我们的素质教育依旧步履蹒跚甚至还停留在口号上,应试教育却非但势头不减还铿锵演奏着进行曲。十几年了,中外孩子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国人早已见惯不惊,中外孩子身心素质的差异带来的不是“震惊”所能描述的了,更多的是被贴上中外文化差异的时尚标签,被某些社会学家和教育专家比较来比较去,而更多的人选择了沉默或者麻木。问题残酷的是,这种差异绝不仅仅是苹果和橘子的不同,差异的背后站着的是差距,而且这差距越拉越大。承受指责的永远不该是孩子,板子要落也要落在我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的屁股上。

  即拿这次中韩小学生交流暴露出来的问题来说,韩国小学生在足球场上赢了中国小学生,是因为“韩国学生除了正常上课以外,家长很少再给他们附加其他东西”,而中国学生本就少得可怜的业余时间被家长逼着上了各种各样没完没了的辅导班。指责中国家长残酷?下此结论前,请先听一听“给他一个童年,就欠他一个成年”的沉重叹息!教育和就业竞争的压力促成了这沉重的叹息。“中韩小学生足球对抗赛”后,中国孩子将矿泉水瓶随意扔在草地上,而韩国孩子把矿泉水瓶压扁后装进了口袋,并将草地上的垃圾捡拾到垃圾桶里。这是一个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故事了,然而,每次听到后,检点对照更应该感到脸红的恰恰是我们成年人,是我们日常的不文明举止影响带动了我们的孩子。

  还是老生常谈地提到梁任公的《少年中国说》,想当年,当我们读到这篇满怀热望的雄文时,曾激动得热泪盈眶,然而,现在更多的人有的却只是愧悔。固然“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但是为当今中外孩子差距背负责任的恰恰是如我辈、父辈曾经少年而今的中年、老年们。当然,愧悔远胜于麻木,至少我们已经认识到问题存在的根源,而仅有认识是不够的,差距的弥补取决于我们全社会不断地努力和改进。

  执笔 老宋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