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11载,公交“大辫子”何时重回南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4日09:17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报道】 □金陵晚报记者汪明宇刘泱

  南京电车简史:1960年8月1日,南京首条电车线路开通,由新街口——山西路,使用单机电车,随后的2年,南京分别开通建康路——中山码头(31路),宁芜车站——南京西站(32路),宁芜车站——南京站(33路)的电车线路。上世纪80年代,南京最后一条电车线路35路开通,由新街口——中央门,此时的南京电车达到了顶峰。1996年,南京开始大范围进行市政基础设施改造,经市政府批准,于1996年1月9日之前将所有的电车改为汽车运营,至此行驶了35年的电车驶离南京。

  “我为代表委员做参谋”栏目持续火爆,昨天讨论的交通出行这个话题引起了读者的巨大共鸣。

  有意思的是,不少人都提出应让阔别南京多年的电车重新驶上街头,他们认为这样既能节省能源、为城市环保做贡献,同时也为古都南京重现一道别样的风景。

  “大辫子”别了11年

  南京市公交总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南京电车最早始于1960年8月,发展到顶峰时期共有4条公交线,分别是31路、32路、33路、35路,车辆总数超过100辆。从1995年开始,南京推行“电改汽”,即淘汰电车,换成烧油的汽车。谈到当时废除的原因,这位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当时考虑电线太丑,如同城市上空的蜘蛛网一样,影响了城市形象;另外就是传统的电车采用的是“两条辫子”形式,受场地条件局限,不能超车,而且交通高峰期车一多就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于是遗憾事发生了,100多辆电车从1996年开始全部废除。老南京们对于电车的记忆最终也就定格在了那一年。

  给公交车算一笔经济账

  “在南京率先发展新型电车,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可为全国城市公交发展积累经验。”电话中许多支持恢复电车的市民还给电车算了一笔经济账:南京现有公交车5000多辆,目前每辆公交车每百公里消耗汽油约30公升,按公交用油3.4元/公升计算,花费超过了100元,而新型电车每百公里耗电在65度左右,即使按南京工业用电最高每度0.689元计算,电车每百公里的花费仅需45元左右,不到汽油车的二分之一。目前南京市每辆公交车平均年行驶36000公里,也就是说油费起码达到3.6万元,而电车运营一年电费不过1.6万元,相差两万元。若将南京公交车中的20%,换成电车,一年光能源费用就能节省2000万元。

  乘客回忆20年前乘电车

  “第一回坐电车的情形我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现在回想起来非常有意思。”打进电话的马天齐告诉记者20年前他关于电车的回忆。马先生一家住在大行宫,他自己在中山码头上班。“那个时候电车的起步票价只有5分钱,从中山码头乘到家要1角5分钱。”马先生回忆,那时候工资不高,单位每个月的交通补贴正好够坐电车上下班。马天齐特别喜欢听电车叮叮当当的声音。“坐在窗边看着两旁的梧桐树和低矮的房子,听电车发出的悦耳声音,经常会伴着它睡着。”马先生说,如果电车能够回到南京,他一定要去重温那种感觉

  两根辫子变成一根设计已获权威部门认可

  在众多打进电话的热心读者中,魏祥华是非常特殊的一位。在南京的公交圈子里,提起“老魏”几乎无人不知。他从1975年开始,就进行改良型电车的研究,其中一些研究成果已经得到南京市多个部门的认可,昨天下午魏祥华带着最新的电车研究成果走进金陵晚报。

  不能超车是电车逐渐从城市中被淘汰非常重要的原因,也是限制电车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然而魏祥华的研究成果却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原来的电车都是两条辫子连在电线上,当然受制约了,我把它简化成一条辫子,这样超车就不再是问题。”魏祥华告诉记者,改良后的技术只需要一根集电杆,假设一根电线(含正负极),杆顶端装有自动超车装置,使得电车机动性很强。为了使这样的研究具有说服力,魏祥华在自己家中专门做了模型试验,同时录像记录分析,试验证明,这一成果完全可行。

  魏祥华的研究成果不仅让他在公交圈子里出了名,就连许多公共交通专家也赞不绝口。南京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全国畅通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炜教授对魏祥华的成果非常重视,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甚至亲自撰写论文,介绍改良电车。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的徐吉谦教授也是全国交通界的学术权威,在参加完“改良电车”的评估后,多次向政府部门推荐这种新公交。

  记者了解到,除了专家青睐外,魏祥华的研究成果也引起了科研部门的关注,东南大学电气系、总参60所等都共同参与了改良电车的部分研究工作。

  记者了解到,南京市建委已经就魏祥华的“改良电车”进行专题讨论。而南京公交3家公司的负责人也表态,只要有电车规划,都愿意“首先上马”,“资金不成问题”。已经60多岁的魏祥华告诉记者,搞电车耗费了他毕生的精力,能引起政府重视并开始论证让他非常兴奋,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南京电车早点回来”。他希望自己的建议能够被代表们带上“两会”。

  车内操控,自动升降,灵巧辫子收放自如

  无独有偶,南京市政设计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朱大碌也提出恢复电车的建议。他还针对电车有“辫子”,不能灵活行走的难题,提出一种“灵巧辫子”的方案。

  朱大碌说,原公交无轨电车最大的缺点是为“线”所限,行走不自由,无法超车,掉“辫子”会造成堵车影响交通。

  为此可以定制一种新型电车,这种新型电车上部装有一个灵巧的、可车内操控自动收放的接电弓,车内装有蓄电池及动力源转换装置。在布有电车线的道路上,只要按照地面标志线行驶走正,一按开关“灵巧辫子”即可自动升起挂上线。遇有障碍需要变线时,一按开关便可在行驶中自动收线,待绕过后再挂线。

  简单地说,就是在没有布线的道路上,电车可以收线以蓄电池动力行驶,在有线的路上可以无限时行驶,边行驶边充电,不用任何加油站、充电站之类的东西。即使停电也不会堵塞交通,可利用蓄电池脱线行驶至合适地点停放,这样就弥补了老式无轨电车的不足。

  恢复电车进入交通白皮书

  

  记者昨日多方采访了解到,“发展无轨电车”已经正式写入即将公布的《南京市交通发展白皮书》中,而且主管部门已经着手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如果进展顺利,相信魏祥华的心愿很快就能实现。六年前就已考虑“回归”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实南京市早在6年前就已考虑“电车回归”的问题。2000年,时任江苏省副省长的王珉同志收到一份来自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等单位联合提交的关于“新型无轨电车”的建议。王珉当即批示应该予以论证并支持。南京开始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南京强华科技研究所所长魏祥华工程师是当时建议提交人之一,他告诉记者,建议被转到南京市后,南京公交总公司非常配合,当即组成专家组,开始了调研工作,最终向相关部门提交了立项申请。政府相关部门非常重视,也将恢复电车列入工作计划,打算在一定时间内,将南京的电车发展到全市公交车总数的20%左右。按照当时南京市公交车的数量,应该发展400-500辆。

  已经进入《交通白皮书》2005年,“南京恢复电车”进入实质性阶段,南京市建委就“关于推动公共客车电气、轨道化发展”召开专题会议,建委、市政公用局、公交总公司、省环保厅、东南大学等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政府重点讨论魏祥华研究成果的可行性。根据形成的会议纪要,与会者一致认为在南京率先发展新型电车,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可为全国城市公交发展积累经验。会上对两种无轨电车方案进行了讨论,一种是改良型电车(即魏祥华的方案),另一种就是在国外发展比较迅速的新型轨道电车。其中,改良型有轨电车更适合老城,而新型轨道电车更适合新城。

  交通规划研究所专家昨日透露,虽然恢复无轨电车尚在研究之中,但是即将出台的《南京市交通发展白皮书》已明确提出,规划无轨电车也被作为南京城市交通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车雏形已经确定当时参与“恢复电车可行性”调研工作的南京公交总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李逊康认为,如果南京的无轨电车可以恢复,可以利用无轨电车环保、容量大等特点,结合城市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李逊康介绍,南京已确定了电车雏形,这是一种新型可超车电车,准备设计成12米长、大容量、低踏板的豪华客车,并且可以实行远程遥控调度,这种电车还可以在交叉路口自动断电,使用自备电瓶设备,因为在闹市区不宜乱拉电线网。

  据悉,前不久有关部门关于《自动超车型空中轨道快速公交专用电车》的项目书已提交省科技厅,如通过审批,将生产专用无轨电车样车,架设示范线路,对线网进行进一步试验,电车回归将摆脱几年来“纸上谈兵”的尴尬状况。(编辑三天)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