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未成为国家自主创新主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4日09:26 南方日报

  柳百成院士做客顺德,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披露研究结论——

  中国企业未成为国家自主创新主体

  柳百成:《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战略研究》专家组副组长、三峡水轮机工程技术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柳百成语录

  目前企业研发投入之低令人担忧,企业并未成为国家自主创新主体,大部分企业仍陶醉在拿来代工的小利润当中

  斥责部分经济学家所谓全球配置科技资源、勿须自主创新的观点

  呼吁企业家重视一本万利的自主创新,这也是国家责任感、企业公民责任,不要一味赚自己的小口袋

  制造业面临的当务之急是关键共性技术薄弱,各级政府责任大、压力大

  昨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柳百成来到广东顺德,就“掌握核心制造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表重要演讲,并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他透露,本月4日,《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战略研究》报告已召开由百多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报告稍作修正后即将上报国务院。作为专家组副组长,报告送报国务院时,他将直接向温家宝总理汇报。同来广东的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等十多位国内理工类大学的知名专家教授。

  全球配置科技资源是幻想

  当记者问,现在有经济学家提出,现在是全球化经济,市场是全球化的,资源也是全球化的,包括科技资源都可以全球配置,没必要自主创新,对此您怎么看?

  柳百成介绍说,千万不要听这些人的话,这些人不懂工业!

  他确认,目前国内确有部分经济学家发表这样的观点,但必须指出这种观点是很危险的,是幻想。诚然有些技术是可以花钱买,但关键核心技术人家是不会给我们的,花钱也不会给。

  他也承认,目前这种观点不仅表现在经济学家的理论中,在企业界也表现在行动中。根据调研报告结果,目前我国企业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及创新。“

  柳百成说,这是目前我国企业的现实,但同样表明差距。“如果这种观点和行动长此以往,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当务之急是关键共性技术薄弱

  柳百成指出,虽然我国制造业的突出矛盾是核心技术薄弱,但当务之急却是关键共性技术薄弱,各级政府责任大、压力大。

  这些核心共性技术中,网络化、协同化、开放式产品创新设计平台、轻量化材料制造技术、精密成形制造技术、超精密加工制造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智能化制造与控制技术,绿色制造、清洁生产技术等正是目前许多企业所需求的。

  正是由于目前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政府的作用凸显重要。

  企业研发投入低令人担忧

  柳百成介绍说,根据这一历时一年零3个月的战略研究结果,中国企业并未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0.71%,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5%,全球工业国家平均水平则为2.5%。“60%以上的企业没有自主品牌,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拥有自己商标的企业仅占40%,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核心知识产权。截至2001年的准确数据统计表明,我国2.88万家大中型企业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有研发活动的仅占30%。”因此,根据目前我国自主创新的实际情况,《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战略研究》为我国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确定的未来目标是,2020年企业研发投入达到目前世界平均水平,即2.5%。

  撰文本报记者陈勇儒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