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称他:“值得结交的朋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4日09:48 南方新闻网

  客户称他:“值得结交的朋友”

  让投征员叶全勇感到最有成就感的时刻,是客户待他如客人

  南都十年系列活动·2006广州发行十大感动人物评选候选人

  个人档案

  姓名:叶全勇

  职务:桥东征订站投征员

  籍贯:湖北省

  入职时间:2001年7月14日。

  曾获奖项:“优秀员工”、“服务之星”、“服务标兵”

  服务感言:做客户的客人。

  个人理想:用自己取得的成绩鼓励两个儿子好好学习。

  叶全勇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笑容:眼睛眯着,咧着嘴,嘴角上扬,露出整齐的牙齿。虽然岁月毫不留情地在脸上刻下了沧桑的痕迹,但他笑容中包含的朴实、和善、诚恳、快乐的元素,会不知不觉感染到与之接触的每一个人。

  收旧报发现5000元马上归还

  据初步了解,叶全勇在2006年全年完成任务约9万多元,仅在去年“大征订”期间,就有32位客户一次性订阅了本报1年半以上的报纸。

  桥东征订站的陈道君站长认为,取得这样的成绩,充分体现了客户对叶全勇极大的信任。

  从2003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客户对他投诉,是叶全勇愿意提起的、感到挺骄傲的事情。位于321国道北侧的平地布匹市场是叶全勇目前主要负责的区域。叶全勇感慨地说,每次到市场的档口跟客户交流时,看到客户端茶递水,把他当客人一样对待,那个时候也是他感到最有成就感、最开心快乐的时刻。“成为客户的客人”,现在已经成为他最为认同的服务感言。

  虽然跟叶全勇认识才几个月,布匹市场一位黄先生就已经认为叶全勇诚实可信,“是一个值得结交的朋友”。

  面对各方面的赞扬和夸奖,从他口里听得最多的是“那没什么”。“那没什么”其中包括归还客户疏忽丢在废报纸中的5000元现金的事情。

  虽然已经过去两年多时间,但在世贸纺织城开档的重庆人冯女士及其丈夫回忆起当日的情形,仍连连说:“记得!记得!”冯女士说,那笔钱有5000多元,并称本报的那位发行人员“值得表扬”。

  据了解,2004年夏的某一天,叶全勇来到世贸纺织城D区一家档口回收旧报纸,档口老板冯女士从店内柜子里抱出一叠废旧报纸交给了叶全勇,她自己就到一旁忙自己的事情去了。叶全勇在整理这叠废旧报纸的时候,发现其中一份报纸中夹了一叠全是百元面额的现金,他当即交还给了冯女士。

  超龄应聘进南方都市报

  5岁丧父,12岁丧母,作为家中的独子,叶全勇的少年时代可谓不幸。后来在大伯父的照顾下,叶全勇慢慢开始独立生活。17岁的时候,家境贫寒的叶全勇高中毕业后成为了村里的一名民办教师,一干就是20年。

  经过多年辛苦的经营,叶全勇自己的小家虽说不上富裕,在当地还算过得去。其间,与同龄的张芝芳组成了家庭,两个儿子先后于1988年、1992年出生。尽管如此,“出去闯一闯”、“找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的想法一直埋藏在他心里面。

  2001年,国家相关政策调整,叶全勇成为一名公办教师的希望彻底破灭。当年7月,他便从老家湖北来到广州,打算再找一份教师的工作,由于所有教师职位都需要大专以上的文凭,他只好开始转移目光,寻找其他的工作机会。

  几天后,看到南方都市报招聘报纸投递员的广告,叶全勇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去应聘。不料叶全勇年龄已近不惑,不符合报社要求“28岁以下”的招聘条件,报社人力资源部打算拒绝录用。叶全勇据理力争,认为自己有教书的经历,做个投递员“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那天碰巧芳村发行站站长就在现场,他那时正迫切需要人手,叶全勇由此幸运通过面试,正式成为芳村发行站的一员。2006年2月1日,桥东征订站从芳村征订站分离,叶全勇被划归到了桥东站。

  用自己的成绩激励儿子

  在经过起初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的困难阶段后,叶全勇慢慢适应了报纸发行征订工作,现在,他每天要派310份左右的报纸。在2003年、2004年、2005年,叶全勇连续获3年获得发行部优秀员工称号。除此之外,还多次获得征订站内“服务之星”、“服务标兵”等荣誉。

  记者没有见到叶全勇的优秀员工证书。他说他把证书拿回了家,专门给他的两个儿子看,意图用自己取得的成绩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为节约钱,他们夫妻二人在国庆节的时候搬到了东漖村一座民房内,面积不足4平方米,每月180元。

  叶全勇对自己现在的工作很珍惜,称“只要报社还需要,我就会工作到干不动为止”。

  统筹:本报记者刘荣采写:见习记者张均全摄影:本报记者王昕伟

  图:

  叶全勇的笑容让人印象深刻。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