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买来的官帽为什么总是摘不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4日21:54 四川在线

  据新华社合肥1月7日电,记者储叶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皖北某县先后出了两个卖官的县委书记,这两人已分别于去年7月和12月被判刑。但在买官者中,目前却至少有四个依然稳居其位。记者认为:“买官者不应逍遥法外”。

  然而,记者的认为终究是记者的认为;记者的认为也左右不了官场的行情:买来的官帽就是摘不掉。

  买来的官帽为什么会摘不掉呢?这里,有两种答案。

  一种是已经见诸媒体了的答案。这就是黑龙江省绥化市的马德案。

  马德在绥化市当市委书记,仅卖官所得就有600万元之巨。马德案中共有265名官员涉案,其中包括绥化下辖10个县市的众多处级以上干部,仅“一把手”就有50多人,加之牵涉到田凤山、韩桂芝等众多高官,所以被称为新中国查处的最大卖官案。但据2005年的媒体报道,目前除极少数“影响恶劣者”,绝大部分涉案官员只是从轻处理,受处分的市直机关干部只有4人。向马德大肆行贿的官员中甚至有一人不久前升任局级,一人调任某市任重要职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绥化市市委一位领导回答:“如果全部追究,相关市县、部门的正常运行将受到影响,甚至可能瘫痪,整个干部队伍就垮了。”

  对于这种答案我一直是不满意的,开始仅认为不能把265名党员当作整个干部队伍,并认为这位领导的话实质上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整个干部队伍的否定。但随着党中央加大反腐力度,以后揭露出来的买官卖官案中,可以说基本上与黑龙江省的绥化市一样,为保官和买官,所有的单位一、二把手和其他官员几乎无一不向当地县委书记或者市委书记行贿。如果要全部追究,的确要来个“大换班”。如果“大换班” ,相关市县、部门的正常运行的确要受到“影响”。为了不至于使工作受到“影响”,只得不对买官者处理。

  还有一种答案是我的分析判断。

  我发现,买来的官帽摘不掉并不是安徽的“特产”,也不是2006年才有的事。以上提到的黑龙江省马德卖官案是这样,全国其他地方发生的卖官案也是这样。因为我还没有看到或者极少看到买来的官帽已经被摘掉了的报道(也许是我的孤陋寡闻)。

  为什么买来的官帽摘不掉?黑龙江省绥化市接替马德任市委书记的那位领导的话,我认为只能说是场面上的话。我始终不相信,共产党的干部队伍中除了几个买官者就寻不出另外的德才兼备的干部了。离开了这几个人,地球就停止转动了。对于这位领导人的说话,正如媒体当时评论的是“养鼠为患,垮了民心”。真正的答案我认为一是包庇二是纵容。

  为什么要对买官者包庇纵容?

  第一、可能是对买官者的恶劣行为或者低下品质没有足够的认识。买官者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至今还没有哪个文件或者法律对其定性(当然,有人也许认为刑法中规定可以对其定性为行贿行为。但,可以说刑法虽然规定了对行贿行为要追究刑事责任,但在司法实践中基本上没有对行贿者追究责任)。我认为首先应该定为是一种政治上的失节行为,与叛徒、汉奸没有两样。翻阅中外历史,我们发现如果一个政权官员的产生是靠买卖形成的,这个政权就一定是一个腐朽的政权,这个政权就要快完蛋了。如果一个人不是生活在官员的形成要靠买的年代,他为了能够当官,不惜用金钱去买。这个人的品质一定低下。这个人如果在战争年代,绝对可以为了活命、为了荣华富贵而当叛徒、内奸。我是宁可不当官,也不愿意去跑官或者买官的。

  第二、不处理买官者,就是为了以后的好卖官留下伏笔。能够有权对买官者进行处理的,都是也能够卖官的。如果他不愿意对买官者进行处理,除了上述说的认识上的原因外,就是他要为自己以后能够顺利卖官留下伏笔。试想,如果他对以前买官的行为进行了认真的处理,以后他也就不好卖官或者不能很好的卖官了。

  对买官者不处理,就是包庇。包庇也就意味着纵容。纵容的后面就是纵容者的得利。也可以说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这才是买来的官帽为什么总是摘不掉的真实答案。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