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为什么喜欢封闭的循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5日00:18 红网

  一个人如果连皇帝都不会做,那真是太没用了。自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自称皇帝开始,至1911年“末代皇帝”溥仪逊位的2132年间,中国出了三四百位皇帝,这些专制头头们把偌大中国搞成这个样子,把东方式的专制发挥到极致。他们各领风骚若干年,多数还是把皇帝的职位弄得很舒服的。

  岁末年初,读到著名史学家周良霄先生的著作《皇帝与皇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1月增订版)。这是专门研究皇帝与皇权制度的学术书籍,可读起来并不累。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说“皇帝”,下编析“皇权”,批判色彩浓郁,体现了史学家的人文品质与睿智识见。

  梳理这些皇帝老爷们的作为,他们的帝道治术、中央集权、家长式统治、人身控制、文化专制之类,自然不在话下;最有意思的概括描述,就是该书的最后一章《一个封闭的循环圈》,这与美国的巴里·康芒纳的环保名著《封闭的循环》大大的不一样,皇帝权力的“封闭循环”是最为可怕的,周良霄先生在全书的最后这样道: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皇权历史,“仿佛永远陷于一个没有出路的封闭循环圈,鬼打墙似地基本上在原地徘徊、踯躅”。

  我真的挺佩服周良霄先生。我向来很担心研究什么就爱上什么的可怕情形,更不用说中央电视台那批高人拍皇帝剧就爱上皇帝的情形了——CCTV的水平就体现在一心想帮助剧中那主人公皇帝“向天再借五百年”,在“封闭的循环”中继续做皇帝老儿。假如作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的周良霄在研究皇帝与皇权时,结果也是研究出一个对皇帝的“温情脉脉”来,那肯定是会让我晕倒的。

  在种种“封闭的循环”中,最可怖的当然是制度的封闭循环,制度一旦进入封闭的循环,就极难破除;在皇权社会,这就表现在老子是皇帝、儿子也是皇帝;即使老皇帝被推翻后,产生的依然是新皇帝。尽管历史上也有“莫名其妙做皇帝”的情形,那毕竟是少数。封闭的循环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劣质皇帝,包括三岁小伢儿也能成为一个泱泱大国的“最高统帅”。在整个世界制度史上,没有比这样的皇权制度更坏的制度了。

  封闭循环中第二可怕的,是用人制度上的封闭循环。皇帝圣旨口,不愁你不走,爱谁是谁,恨谁也是谁,几品官员都是向皇帝下跪的角色。中国专制主义皇权的特点,极为鲜明地体现在人事制度上。专制权力为什么总是喜欢封闭的循环?原因很简单,“用人”小圈子化,目的是“对我拥护最大化”,结果却恰恰适得其反。

  自打1911年“末代皇帝”溥仪逊位之后,在专制体制中浸淫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实在是没能摆脱“一把手”说了算的境地。尽管有人复辟帝制没有生存几天,可是,“亚帝制”却能长期地存在,封建主义潇洒地进入了“后封建主义”时代,只不过从一人独大变成了一个组织的“独大”,从专制走向了威权人治。

  在专制、人治的体制下,“用人”当然是一个人说了算。即使推翻了“一党一人专制”的蒋介石之后,毛泽东也难以超越时代的局限。“人以类聚”,自称“马克思加秦始皇”的毛泽东是农民出身,当年就爱提拔文盲农民做副总理,也有位女工人提拔起来做副总理的;更给历史添了大麻烦的是,毛泽东听任自己的妻子江青扶摇直上、在“文革”中还提拔使用自己的侄儿毛远新,让他做了自己的“联络员”,历史早已证明这都是可怕的错误。

  使用官员,最坏的是亲友帮;次坏的是地方帮;三坏的是系统帮。说坏,是因为这样的帮系其实最容易崩坏。原因无他,就在这样提拔使用的官员,并非以德才为标准、以制度为保障,而是“封闭循环圈”中的“鬼打墙”。事实证明,“一把手”来自某一个地方,就大量提拔使用某一个地方的人,这是靠不住的,“出事”是必然的;而“一把手”来自某一个系统,就大量提拔使用某一个系统的人,这难道也靠得住吗?历史上的“鬼打墙”,早已让人忧心忡忡过了。而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把手”爱用什么方面的人,下边必定着力说那个方面的人是好的、很好的、最好的;至于崩坏与否,下边“推荐”官员的部门,当然是不去考虑那么多的。在一个帝选、官选而非民选的组织里,这从来是危险的情形,最后危及的,已不仅仅是“一把手”自己。

  弘一法师“索性做了和尚”,很潇洒;然则,除了秦始皇,谁能说“索性做了皇帝”?这个已经没有了。可是,皇帝般的“一把手”是难以灭绝的,君不见许多人至今还被称为“土皇帝”嘛?可见皇权意识,多么根深蒂固啊。

  (《皇帝与皇权》,周良霄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

稿源:红网 作者:徐迅雷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