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留住人才需要“政策阳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5日00:20 红网

  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就是金凤凰飞出一起不复返,回来为农村建设添砖加瓦往往成为一句感动语言。日前,宁波市北仑区出台了本地生源的大中专毕业生到该区农村开展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工作期间除了能享受每人每月1000元补助外,还能统一办理人身意外伤害等保险,毕业生见习期间还能领到每月500元的生活补贴(1月13日中国宁波网)。在求职遇冷的当今,政府抛出的“绣球”,使大中专毕业生感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长期以来,大学生回乡成为政府的企盼。政府屡屡伸出的“橄榄枝”往往没有涉及切身利益,只是口头上的温暖,很难让大中专毕业生动心。一方面,农村缺少他们创业的舞台;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回到农村就是没出息,这种观念由来已久,造成了农村人才的匮乏。

  当今农村,已今非昔比,新农村建设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了创业舞台。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村级工程、农田水利、村级企业需要大量人才,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个私企业求才若渴,农村教育、医疗、扶贫等更需要充实人才,农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结构也影响了创新和活力。农村人才匮乏的弊端越来越凸现,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劲,也使新农村建设缺乏后劲。因此,补充新鲜血液也其紧迫感。而宁波市北仑区政府善待人才的新举措,也必然会牵引游子的回乡热潮。

  留住人才,首先是政府推动,搭建平台。政府的优惠政策,不光是鼓励、精神上的关爱,更需要经济利益驱动。如给大中专毕业生进行经济补贴、税收减免等实质性的温暖,为他们开辟“自留地”,预留位置,拓展创业空间。目前,不少地方配置大学生村官。笔者认为,对于欠发达的村,没有实实在在的政策,大学生村官也势必昙花一现,很难生根。当然,像宁波市北仑区政府的做法需要经济实力作支撑,但其它地方可以从中开宽思路,得到启发,找到适合本地的方法。

  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不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动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就业难的困境,一举双得。农村条件艰苦,需要政府更多的政策阳光,更需要全社会的努力。目前,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还没有形成积极环境。作为大中专毕业生自身,要独具慧眼,要改变到农村没出息的传统思维;作为政府,要积极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的良好氛围,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我们的家庭、社会要以宽容、积极的心态接纳。重视农村人才,需要全社会养成尊重农村人才的习惯、共识,才能真正留住他们的心,使他们在农村生根、开花、结果。农村是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的大舞台,他们的到来,必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稿源:红网 作者:沈良华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