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我国大学学费的涨幅10倍于居民收入增长(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5日04:40 中国新闻网

  2000年,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不仅没有达到4%的既定目标,反而低于1986年和1990年的水准。自2001年起,政府将目标的实现推延到2005年,但200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GDP比例分别是3.41%、3.28%、2.79%、2.82%,始终没有根本性的突破。与之相对照的是,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约为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了9%左右,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也达到了4.1%。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与“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十五”期间,我国政府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长期低于发展中国家上世纪80年代的平均水平(4%),形成了严重的教育缺欠。同时,这种缺欠又造成教育不公、家庭负担过重等诸多社会问题。

  《报告》称,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0年达到4%”,这个数字也被作为唯一的数字性指标写入《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要求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在实际执行中,十几年来,4%的目标一直没有达到。以1995年为例,财政性教育经费只占当年GDP的2.46%。1998年12月,教育部发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再次强调要按期实现4%的标准,但当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比重仍只有2.64%。

  2000年,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不仅没有达到4%的既定目标,反而低于1986年和1990年的水准。自2001年起,政府将目标的实现推延到2005年。200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GDP比例分别是3.41%、3.28%、2.79%、2.82%,始终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而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约为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9%左右,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也达到4.1%。

  “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在《报告》执笔人之一方奕看来,我国教育经费虽然每年都在增加,但由于我国受教育人口多,造成人均教育经费在长期内难以满足需求。事实上,在国家投入最多的年份,人均教育经费也不到350元。

  根据梳理,在各学级中,国家对大学的投入增加最快,但是由于学生数量的增速大大高于国家投入的增速,因此生均国家投入和社会投入已经连续几年削减。1999年生均国家投入登上9743元的最高峰,随后3年便逐次减为9324元、8268元、7622元,平均每年削减7.9%。

  与此同时,居民个人对大学教育的投入却不断走高,每年的生均花费都要增加1000元以上。“时代发展到今天,与其他国家比,中国的教育开支仅是联合国规定标准的三分之一,列在全世界的倒数几位,比非洲穷国乌干达还低。”

  《报告》指出,对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政府很难有特别合理的解释。“我们今天教育投入上的短缺,恰恰是在我国GDP总量快速扩张、税收和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发生的。再用‘我国经济不发达’、‘财力不足’等理由来解释已经难以说得过去了。”

  [1]

[上一页] [1] [2] [3]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