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豆瓣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5日06:00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简单

  喜欢音乐,也喜欢写一些音乐文字,在百度里搜索我自己,发现很多音乐文字被人转到了一个叫作“豆瓣”的网站。开始也没太在意,网络嘛,现在基本还是吃大锅饭阶段,共享吧。后来屡屡搜索屡屡搜出“豆瓣”,便好了奇,这么喜欢音乐的网站,应该不会与酱菜有关,在豆瓣网仔细浏览了半天,终于知道这粒“豆瓣”是什么了。

  豆瓣是这样的一个网站,它把热爱书,音乐和电影等文艺的人集合在它的帐下,却并不打算引导他们做什么,它只提供一个很悠闲的场地,让这些文艺爱好者自己去交流。文艺爱好者们自称为豆友,如果一个豆友的心得与另一位豆友的心得不谋而合,那就是找到了知己,他们就可以在一个“豆荚”里愉快地分享彼此读书,读音乐,读电影的“阅历”。我觉得豆瓣这个词还真是贴切,想想我们在欣赏书,音乐和电影的时候,人一定是安静的,心一定是安祥的,就像躺在安逸的豆壳里的豆瓣,暂时隔绝了纷扰的俗事。

  在一个友人的博客上浏览,发现她安静的博客上有一个“豆瓣”的链接,顺着链接,便来到了她在豆瓣的家。她的这个家真是简朴得可以,其实,豆瓣们的家都没有什么花边或者背景之类花哨的装饰,如果说有装饰的话,那么那些书籍电影音乐之类的图片就是他们的装饰,他们用他们见识过的作品来装饰他们自己。

  相对于这个纷乱浮躁的世界,豆瓣的冷静令人吃惊,可说是千帆过尽,我自逍遥。如果你了解豆瓣们的阅读经历,就能体会到这一点。比如我这位友人的“阅历”就很边缘,她正在读的书是《马桥词典》、《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论语别裁》和《纯粹理性批判》,其中我只知道《马桥词典》和正在风行的《论语别裁》,其它的我连书名都理解不了。而她看过和听过的电影和音乐很多也是我闻所未闻,其中许多还是没有翻译过来的英文原作。面对这样一个有深刻“阅历”的人,我开始惭愧自己的浅陋,而与这种“阅历”的距离也使得我在心中开始向豆瓣们致敬。

  豆瓣酱之所以美味无比,是豆瓣和盐,辣椒,花椒,生姜,味精等调味料一起长时间寂寞发酵的结果。其实,一个“豆瓣”的成长何尝不是如此,书籍电影音乐就是“豆瓣”们的调味料,它们一起在豆瓣网这个酱坛子里涵养发酵,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些潜心研读的“豆瓣”了。

  现时的人们,多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即时采摘即时出锅的新鲜豆荚,他们希望获取的是即得的利益,而能够耐心让自己酵化的“豆瓣”所注重的则是自身的品质,所以在豆瓣网,你才难以嗅到铜臭的气息。

  记得汪曾祺先生这样说过:“一个懂音乐的人,是不会成为一个坏人的。”在浏览了一个个豆瓣的家后,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资深豆瓣的本质上,一定是个好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