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圈“藏”在花园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5日07:17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李文峰通讯员李放鸣

  寒冬时节,记者途经106国道旁的攸县坪阳庙乡宁家坪村,被车窗外的景象迷住了:山洼里,鲜花簇簇,绿波涌动,一排排整齐的房舍隐藏其中。原来,这是当地的一个万头猪场。

  把猪圈“藏”在花园里,这是唐志雄的创意。记者下车进入猪场,只见呈“L”形的花木基地面积足有上百亩,将猪场“抱”在怀里。唐志雄正在指挥民工打穴移栽花木。今年43岁的唐志雄,曾是攸县肉食部门一名下岗职工。2004年,他筹资600万元,成立了株洲景昌科技示范有限责任公司,按照生产规模化、布局园区化、环境生态化的设计要求,在宁家坪村建了一个花园式的万头生猪养殖场。

  在进入猪圈之前,记者先在门口接受了紫外线和药液双道消毒。猪场共有20栋猪舍,林荫大道将其一分为二。每栋猪舍长60米、宽9米,构成500多平方米的养殖空间。猪舍之间留有10至15平方米的空地,上面种植花草。在肉猪饲养区,每栋猪舍安排了单价250元的250张限位栏;在母猪饲养区,每栋猪舍配备了单价3500元的100张产床,产床离地30厘米高,并安装了保温箱、暖气管和灯泡,以便母猪下崽时进行消毒和预防风湿,提高仔猪成活率。所有猪舍都装了空调,一年四季温暖如春。同时,采取人工采精、授精,用冰箱进行恒温保藏,对仔猪实行高科技的自繁自育,对肉猪则使用自动料槽和自动饮水器,按照一人饲养千头生猪的标准建起了高效生产线。猪场还建了两个占地500平方米的粪便净化池,通过机器化粪和三格式过滤工序,将粪中的液体化成无色无臭的清水;利用烘干机,将大部分猪粪进行加热干涸、包装,然后外运出售。猪场还建了3个大型沼气池,形成了“猪-沼-花木”的生态经济循环圈。

  目前,唐志雄正在筹建饲料厂、肉品加工厂,并与当地农民共同组建生态种养技术协会,为农民提供仔猪、饲料、技术、加工、苗木一条龙服务,从而带富一方。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