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博客书掏了谁的腰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5日09:10 国际在线

  作者:戴璐

  号称博客点击率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徐静蕾的博客,目前点击率已经超过七千万;然而,去年4月敲锣打鼓喜庆上市的博客书《老徐的博客》,过了大半年却连首印的10万册都没卖完。根据媒体的调查称,在上海最大图书卖场上海书城,该书上架10天内仅卖出27本,一天连3本都不到;而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平均每天只卖四五本。于是,“滑铁卢”成了众多媒体为《老徐的博客》在图书市场上的遭遇下的定义。

  去年4月,《老徐的博客》上市时,徐静蕾的博客早已突破千万的点击率。这么想来,当初出版商还不算贪心,只希望至多能从博客上分到百分之一杯羹。但是,这羹可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分到手的,因为这关乎读者的钱包。从免费的网络回到现实的世界,从虚拟的网民转向真实的读者身份,理智更容易战胜情感。最终的事实证明,名人博客和出版的杂交培育出的是水土不服的品种。

  点击率可以疯狂,因为点击不费吹灰之力,付出的经济代价可以很小,老徐的博客可以因此高潮迭起,但是销售《老徐的博客》就未必了。

  博客和出版联姻后,姓“书”的博客失去了最宝贵的原生态。个性、自由、共享是博客风靡的根本,而名人博客去年更在网络的强力炒作下集中大爆发,其中老徐的博客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让网友跟名人来了个最贴近的拥抱,因而在众多佼佼者中鹤立鸡群。出版商看到了点击率中蕴含的巨大商机,但却盲目乐观了一把。

  博客时时更新,记载的是随心所欲的生活流水账,通俗易懂,点击者众表明其充分满足了某些网友的好奇心、窥私欲,大家关注的是当时当刻明星正在干什么,讲究的是这条资讯的时效性,而当新鲜的资讯变成滞后的书本时,茶凉人自然就走了。博客注重互动,心情好的时候可以抢个沙发,隐私看痛快了可以留言发表高见,运气好的还能获得明星青睐,直接对上话。哪怕一切都看不顺眼也可以开口就骂,可一切落实成白纸黑字的单向阅读后,嬉笑怒骂起来可就不再有那么多人关注了。当然,最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当近乎免费的午餐变成收费阅读后,更多人会选择不吃或吃别的,网友的态度明确得很:“博客本来就是网上的东西,既然网上就能看到,为什么还要买书呢?”

  有业界人士将《老徐的博客》滞销的原因总结为“能写博客是一回事,能让文章有出色文采是另一回事。说白了,就是老徐的文字功力实在有限,无法达到一本优秀纸面作品的要求。”但其实,徐静蕾的文字功力未必是真的有限,如果要她正儿八经地写一本书,她一定不会像写博客般,每天花上睡前的些许时间在键盘上随心情敲出若干汉字,随性地排列组合,连她自己在自序中都坦言“自己都觉得有凑数嫌疑”,“看完,心里就更没底了”。

  《老徐的博客》全书5.5万字,排版后再加上徐静蕾的大幅写真照,文字反倒成了点缀。仔细看来,《老徐的博客》其实更像一本写真集,而图书市场上写真类书籍是从来不怕销不出去的,因为总有忠实的这“迷”那“粉”来买单。不过,有了老徐这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遭遇,同为名人博客书性质的《潘石屹的博客》、《勃客郑渊洁》、《不许联想》首印都不超过两万册。也许还是《不许联想》的作者,刚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6年度人物的文化名记王小峰脑子清醒:“网络跟现实是有差距的。起哄是一回事,偷窥是一回事,掏钱买书又是一回事。”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