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听老百姓讲警察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5日09:31 扬子晚报

  

[复制]听老百姓讲警察的故事

  

[复制]听老百姓讲警察的故事

  从1月10日开始,江苏警方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警民交心活动。每个市局、派出所、警务室都对公众开放,邀请普通市民与民警们面对面,就警方前段时间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活动过程中,本报记者跟随省公安厅特派组辗转南京、镇江、扬州各地进行采访,作为一个旁听者,记录下老百姓们心中的警察故事。

  “睡觉像看电视剧”

  讲述人:王惠

  南京烟厂的统计员,也是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中央门派出所民警侯本良的妻子。

  故事内容:和我们家那口子结婚二十多年了,早就习惯了他很多“毛病”:吃饭像打仗,回家就睡觉,睡觉不踏实。尤其是睡觉不踏实,我和他说过多少次了,一直改不了。自从他进入110特巡警大队,平常一个班上下来就是12个小时。遇到突发状况就更忙了,两三天不见人是正常的。也没什么正常节假日,一年365天,随时待命。有人说警察的家像“旅馆”,可就在“旅馆”,他也睡得不安生。每次入睡前,他总是习惯性地将手机放在床头,电话一响,立刻警醒过来,如果是警队有事,二话不说,跳起来就走。家里的电话,数他最忙,几乎每次睡觉时都会有工作上的电话打来。我常开玩笑地说他睡觉就像电视里播电视剧,从来不连贯的。电视剧里是时不时地插上一段广告,而他的睡觉则是时不时地插进两个电话。

  采访手记:记者对王惠采访,是在下关区110巡逻车上完成的,作为警嫂代表,王惠被南京市公安局邀请登上了110巡逻车,感受110巡警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和丈夫结婚二十多年,王惠对丈夫平时的工作不可谓不了解,但通过实地感受民警们一天的工作,她对丈夫平日里那些“不好”的习惯又增加了一层新的理解。

  “生命线上的守护人”

  讲述人:谢荣林

  镇江官塘中心小学校长

  故事内容:我们小学正对着官塘路,这里是镇江高速公路的交界处,车流量大、车速快,交通意外时有发生。我们学校的一个会计就是在这条路上出车祸被撞死的。学校里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从公路对面的乡镇里过来的,一天两次穿越公路,如何让这上千个学生安全过路就成了我们学校最头疼的问题。在镇江公安局卡口大队官塘桥中队没有组建之前,都是我们学校的老师负责护送学生过马路,为了清理出一条学生通道,我们和过路的司机吵过嘴,打过架,但一直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官塘桥中队成立后,很快就在学校区域设立了交通警示牌,画出了斑马线。并且,每天上午的7点到8点,下午的3点40分到5点,中队长吴军都会安排警员过来帮助学生过马路。警察往路上一站,手势一打,过往的车辆就“老实”了很多,我们也放心了很多。从2004年6月设卡到现在,学校学生没出过一起交通事故,这都是官塘桥中队民警的功劳,他们可以说是我校学生生命线上的守护人。

  采访手记:记者实地考察了官塘路,这条总长2.2公里的主干道,每天的车流量近3万辆,以前每年在这条路上发生的车祸不低于150起。小学生自理能力差,年龄小,而学校的校址又紧邻官塘路,学生上学放学的出行安全的确是个大难题。官塘桥中队总共只有6个民警,这6个人在负责管理整条公路交通秩序的同时,还在“兼职”当着学生们的过路向导。当一次两次或许并没什么,难能可贵的是一当就是2年多,而且风雨无阻。

  “多事的保全警长”

  讲述人:朱海朗

  镇江市和平路街道居民

  故事内容:贾保全到我们社区做警长也就一年多时间,我们社区是2001年全市区划调整时划出来的新社区,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没有各自的门牌号。老贾到我们社区当警长,第一件事就是解决我们的门牌号问题。他挨个上门走访,社区1075户人家,他是家家必到。摸清路巷、征求完意见后,他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协调社区领导和居民代表开会讨论。碰到地名和经费问题,他又找街道、区政府、市民政局地名办相关领导协调解决。当四条街巷、一个社区所有1230个门牌审批落实后,他马不停蹄地又帮着4100多名居民按新地名变更户籍地址,带着社区辅警连续几个星期起早贪黑,逐一上门登记、编号、发放《门牌变更通知书》,直到所有的路标、门牌安装、户口本变更到位。我儿子去年考上大学,录取通知书能迅速准确地投递到家里,有老贾的功劳啊,老贾做事就是这么实在。

  采访手记:警号113210的贾保全,是个身高一米八的大个子。因为这两天忙着向居民们宣传节前安全通告,老贾的嗓子沙哑。落实社区门牌号,严格来说并不是公安一家的事情,但老贾硬是从头到尾揽在了身上。老贾说:“百姓的事无小事,只要找到咱们警察了,就得做好。”居民们说:“老贾不假,做事向来脚踏实地,对老贾的表扬也不是尽拣好听的说,而是的确如此,实话实说。老贾这样的警察,只嫌少,不嫌多,越多越好。”

  “他们给了我们父女俩重生的机会”

  讲述人:刘德厚

  扬州江都市普通市民

  故事内容:我是一个普通的市民,我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叫刘冰洁。1997年冰洁出生后不久,就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为了治这个病,家里所有的钱都用光了。1998年6月8日,我在走投无路之下,将小冰洁放在了路边,自己躲在不远处,希望有好心人路过能将这个孩子带回去收养。恰好那天,是江都市公安局交巡警大队城区三中队成立的第一天,他们在第一天值勤的过程中就发现了小冰洁,又找到了我,并说服我将孩子带回了家。此后三年,三中队风雨无阻地坚持每月将民警们捐助的钱物和药品送到我家来。为了给小孩治病,队长张明海陪着我们走南闯北,四处寻医。2002年1月,全队多方集资50000余元,用于小冰洁的心脏补缺手术。手术很成功,冰洁的病好了,是张队和大家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也给了我一次新生的机会。

  采访手记:刘德厚并不善言辞,但是他对江都市公安局特警大队民警们的感情却是真切而实在的。在他眼中,张明海和他那支被称为“江都飞虎队”的特警大队没有丝毫“大盖帽”的符号意义,有的,只是深深的信赖和感激。 本报记者 朱昕磊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