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棉花生产中的三大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5日14:40 大众网-农村大众

  高级农艺师卢国欣

  近年,我国南北两大棉区广大棉农反映,盲蝽蟓难治,棉田后期烂铃,枯黄萎病加重发生成为棉花生产中的三大难题。中国农技协棉花种植专业委员会、中国棉花协会棉农合作分会、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2006年6~8月份派出的五部专家服务车分赴12省广大会员村组和棉田,和棉农一起调查、研究、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办法,以破解三大难题,促进植棉业的发展。

  一、如何防治盲蝽蟓。

  盲蝽蟓俗称“小臭虫”,个头小,能跳会飞,危害棉田较重的有绿盲蝽、苜蓿盲蝽等六种。棉盲蝽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棉花植株各部位幼嫩组织的汁液,因其有口毒素,使棉株受害形成“无头苗”、“破头疯”、“破叶疯”、“扫帚棉”,幼蕾受害变黑脱落,中蕾受害苞叶张开脱落,幼铃受害畸形生长或者僵化脱落。棉盲蝽属喜温喜湿害虫,雨水多的年份发生就严重,棉花整个生育期都受危害。因盲蝽蟓发生代数多、世代重迭,发生量大,抗药性逐年增强,常规农药防效很差,如防治不利,减产高达3至5成,严重者甚至减产7成左右,成为很多棉农的心头之患。由于棉盲蝽喜欢飞到树上生息,也喜欢在杂草里或瓜田隐避,所以棉枣间作、瓜棉套作的棉田受害严重;棉田生长中后期如果密度大,氮肥多,枝多叶嫩密不透风,不但容易召引盲蝽蟓,而且不利于喷透农药防治盲蝽蟓。所以提倡适当稀植,施氮肥不要过量。合理化控,控制旺长,可有效降低盲蝽蟓的危害。药剂防治宜选用克蛉蝽等专用农药。喷药时间选在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棉盲蝽活动期。盲蝽蟓迁入棉田后,先危害嫩尖、嫩叶,最明显的特征是在嫩尖、嫩叶上出现黑点,这是用药防治的关键时期,如果发现棉花破叶后再防治,盲蝽蟓已在棉株上大量产卵孵化,就不好控制了。对枣棉间作、瓜棉套作和8、9月份生长旺密的棉田,应在棉盲蝽发生期及时喷药,连续喷药,喷匀喷透。直至把盲蝽蟓压低到百株残虫5头以下。在一道之隔的两块棉田,后期受盲蝽蟓危害严重的棉田,叶片破碎,嫩芽丛生,上半部无桃,比后期治住盲蝽蟓的棉田,产量减少50%以上。所以,棉田后期要及时去掉嫩枝、赘芽,以防招引盲蝽蟓危害。

  二、如何预防棉花烂铃

  我国南北棉区,每到8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遇到阴雨连绵,棉株下部发生铃疫病,烂掉不少棉铃,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如何预防?是不少棉农急需探求的又一个难题。

  为什么会烂铃?如何预防?我们要先从棉花的生长特点说起。棉花不同于小麦、谷子,一生只长一个穗。棉花是无限花序作物,只要日平均温度在20度以上,可以不停的生长,长成多年生棉花树,而且果枝上每长出一片叶子,就生长出一个花蕾,开花、授粉、结铃,如果营养供的上,就长成能吐絮的大铃。但每长成一个大铃,需要两三片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才能满足一个成铃的生长。所以没有病虫危害,棉花现蕾开花也会脱落60%左右,这是棉花的生育特点,叫作生理脱落。

  棉株中下部的伏铃和伏前铃从开花到吐絮,一般需要48天,所以有“花见花48天”之说。棉铃在生长期有很强的抵抗力,没有虫子危害穿孔不会烂铃。在接近成熟期,生长40天以后,棉铃停止生长,铃壳需要脱水、干皮、开裂,如果这期间遇到雨水高温高湿,停止生长的棉铃已无抵抗能力,各种铃疫菌会浸染铃壳,引发烂铃。如果在新疆棉区,气候干燥,很少下雨,有高温无高湿,棉铃不会烂。内地棉区,如果到10月份再下连阴雨,有高湿无高温,棉铃也不会烂。所以,在我国南北棉区不要或少要伏前铃,让棉铃成熟期躲开8月下旬到9月中旬容易引发烂铃的季节,是最好的预防办法。

  说到伏前铃,没有种地膜棉以前,黄河流域棉区伏前铃结的很少,一株棉花只有一两个伏前铃,所以烂铃不会很多。自从推广地膜棉以后,棉苗早发,生育期提早10天至半月,伏前铃多达7、8个,所以烂铃多,减产幅度大。伏前铃多了,中部的伏铃就结的少,因为下部结铃早,中部叶片制造的营养首先要供应下部铃的生长,导致中部开花授粉后营养供应不上而脱落多,这样的结果是下部烂、中部空,得不偿失。为解决这一难题,国欣科技园区搞了对比试验,在水肥条件好的同一块地,4月20日播种欣抗4号,亩密度分别为2000株、2500株、3500株。2000株稀植田采取简化整枝法,6月25日打去所有营养枝和下部两个果枝,7月5日把所有已开的花和已结的幼铃全部去掉,使下部叶片为中部多结伏铃供应营养。结果烂铃数平均每株0.7个,亩实收花685斤,而另外两块棉田不去两个果枝、不去下部花铃的烂铃数都在3个以上,产量分别是632斤和606斤。所以,适当稀植,不要或少要伏前铃是预防烂铃最主动最简单的办法。

  防治烂铃还有其它办法,如推株并垄、打去下部老叶、喷施杀菌剂、及时摘收初烂铃晾晒等,但这些办法都是在棉田即将发生烂铃或已经发生烂铃时采取的被动办法,效果往往不理想,不如6月中下旬去早蕾或7月上旬去早花、早铃主动高效。

  在常规情况下,棉株第三个果枝以下烂铃数较多,即便不烂,也因挨近地面光照不足,热湿气蒸腾而吐絮不好,形成质量很差的“根子花”、“僵瓣花”。所以主动去掉早发棉株下部的两个果枝有百利而无一害。到8月下旬以后,高产棉田的长势应该是:错落有致,层次分明,高脚无烂铃,伏桃挂满腰,秋桃已盖顶。

  三、如何减轻枯黄萎病危害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在我国所有棉区都有发生。在不倒茬、不轮作棉田,呈逐年加重发生。枯萎病、黄萎病都属半知菌类,由带病菌的棉籽、棉饼、棉籽壳、棉株残枝落叶以及牲畜粪便等途径传染留存于土壤中。在棉苗生长期通过幼根或根须伤口处侵入棉株,全身受害。受感染病株的根、茎、叶柄内部的导管变成黑褐色或浅褐色的条纹状,变了色的维管束,严重阻碍棉株内部营养物质的输送,致使棉株矮缩、叶片萎蔫枯干脱落或发黄枯干。发病重的可脱成光杆,收成无几。棉花枯萎病发病高峰期在6月中下旬和7月上旬棉花现蕾期。黄萎病发病高峰期在8月花铃期。如果7至8月阴雨天多,低温寡照,枯萎病、黄萎病就会偏重发生,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由于两病往往同株混生,又没有根治的办法,所以俗称为棉花“癌症”,世界难题。

  棉花“癌症”虽然不能根除,但采取以下措施可以减轻病害,减少产量损失。

  一是倒茬轮作。对多年种植棉花且又发病重的地块,南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轮作水稻两年,土中病原菌基本灭绝。北方可轮作小麦、玉米三年,土中病原菌显著减少。但茄子、辣椒、瓜类、番茄、马铃薯、芝麻、花生、向日葵、甜菜、菜豆、绿豆、亚麻、烟草等作物也感染枯黄萎病,与棉花轮作起不到减少土中病原菌的作用。

  二是种植高抗病品种。现在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的棉花品种很多,但抗病、耐病的程度有很大差别。国欣牌棉种都是选择抗病、耐病能力强的品种,在一般病地种植病害不重,产量损失很小。特别是欣抗4号、国欣棉1号、国欣棉3号、国欣棉6号、国抗99-1、国抗杂1号、国欣4号等品种,对枯黄萎病感染很轻,受到了广大棉农的好评。

  三是深翻土地,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深耕土地对枯黄萎病发病轻重有一定影响,耕的深可把地表的枯枝、落叶、烂铃等翻埋到土壤深层,促使病残体分解腐烂,减少病菌的积累。很多科研单位通过试验证明,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比单独施氮肥发病率降低。

  四是补充营养,排涝中耕。在棉苗染病前和染病初期,喷施叶面肥,增强营养,可提高棉株的抗病能力。如遇大雨,要及时排涝、中耕松土,也能减轻枯黄萎病的发生程度。

  此外,还要注意安全使用芽前除草剂,忌连年过量使用氟乐灵、乙草胺等,以防其在土壤中积存过量导致棉苗受害;易发病地块在播种适期内适当晚播,以免温度波动加重病害。

  棉花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作物,种好种不好涉及到1.2亿棉农的收入和棉纺业的需求,所有关心棉花生产的专家学者、棉农自身都应该很好的研究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想办法解决,以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保证我国植棉业和棉纺业的更好发展。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