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经验,就这样“引种”大江南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06:57 扬子晚报

  华西经验,随着20000名乡村“一把手”在华西培训的“毕业”,正被引种到全省各地农村。

  宜工则工、宜农则农,

  发展富民的路子宽了

  [现场●建湖县民营工业园区]近湖镇镇北村与县劳动局合办的技工培训基地正在筹建中。村党委书记左保年告诉记者,工业园3年盖厂房350栋,全部出租,形成了油田矿山机械集群。技工培训基地将为这里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

  学华西,学什么?中心任务当然是发展富民。苏南苏中苏北,域情不一,华西经验怎样就地转化?岁末年初,记者在乡村田头采访,不少乡村党组织书记这样说:李源潮书记讲了,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所以,我们要“学习华西,闯自己的路”。

  镇北村选择的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之路。

  左保年曾五去华西,熟谙华西之路。“这些年来我们一手抓集体经济,一手抓全民创业,就是受华西的影响”。这个发展思路在他接受培训之后更为强化。镇北村地处城关,发展农业余地不大,“两园五场”的发展思路盘活了剩余土地和劳动力。两园,就是高新科技园、民营工业园;五场,就是家具、蔬菜、钢材、汽车美容配件、建材五大市场。民营工业园里村建厂房“筑巢引凤”,帮助百姓增收创业。园区加市场,不仅产出了一批老板,还吸纳了全村不少劳动力。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500元。

  在常熟,我们看到另一番发展景象。

  新港镇李袁村是典型的“两条腿走路”。上个世纪90年代末,李袁村就开始建设工业集中区。此后,成立全市第一个“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一块土地获得租金、分红、工资三份收入。现在村里1000多亩地进入流转,种植无公害蔬菜和花卉苗木。69岁的王世兴算起收入账“交关开心”:土地上的三份收益+村阳光工程+一亩地出租建厂房,一年能拿1万多块。

  培训回来后,受到华西区域分工鲜明的启发,村党委书记袁祖成郑重承诺,2007年,办好工业区,同时发展大规模农业生态休闲区,使全村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下转A3版)

  (上接A1版)

  为民办事、替民造福,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升了

  【现场●5484个村民的新年“红包”】2006年12月31日,常熟市虞山镇勤丰村开始部署2007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仅仅5天,收费全部到位,全村5484名村民100%加入。

  勤丰村党委书记张建昌说,我们村这个工作为啥这么好做?村集体经济强,2006年可用财力1130多万。集体有能力多贴补,好比新年头上给红包。

  张建昌给我们报账:购买农村医疗保障,18岁以下、60岁以上村里“老小全包”,一分钱不花,正常劳动力只要掏50元,就可以享受门诊1500元、大病5万元的保障。为此,2006年全村补贴了36万,收了110万,赔付224万,百姓大为受惠。

  张建昌说,新农村就该是这样,这样还不够。在华西,他最大的震撼就是吴仁宝老书记说的“有福民享、有难官当”。2007年,勤丰村村民还能享什么福?张建昌的承诺已经公布:全村生活垃圾全部送到市内集中焚烧;建设老年门球场、跑道,尽最大可能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

  “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老书记吴仁宝的这个信条,正在成为不少地方乡村领头人的自觉追求。

  记者看到,不同地区,新五件实事在不同层次上推进,却同样提高着农民的“幸福指数”。海安老坝港镇镇海村是个小渔村,村子小归小,全村253户人拥有100盏路灯、100个垃圾房,村里处处干净整洁;傍晚,村民在新落成的广场上休闲散步,这跟城里人的生活有什么两样?村支部副书记张秀华说,2007年,村里要再建一个文化广场,让全村渔民口袋富了脑袋也富。

  带头创业、带领致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威信高了

  【现场●又是一个百分百】2006年12月19日下午,海安老坝港镇建场村两委干部向群众述职。村总支书记李海波再获100%满意率。村民说,前两年换届选举,除了李海波自己外,村民全票选他连任。

  村民为何这么信服带头人?村民张圣祥这样评价:村容大改观,村里的水泥路,大部分是李书记自己的兰波公司掏钱修;书记带领大家办企业,青壮年进了厂,老年人在家织渔网,收入提高了;由于村里没一个闲人,多少年没一起刑事案件,日子过得很安定。

  海安县委组织部的同志评价,李海波是典型的“双强” 型干部。政治素质强——李海波当书记后,一心一意办民办实事。不仅个人工资一分不拿,还从“口袋”里掏出钱来补贴公共设施建设;发展能力强——创办了“兰波紫菜”,带动全村4000多劳动力,不少渔民从传统的捕捞者变身小老板,生意做到了国际市场。华西学习,李海波深受触动:“不学倒好,觉得自己挺行的;一学倒糟,差距太大。”他决定,2007年投入1000万建设庄园型农民集中居住区,每平方米以500元卖给农民。

  “双强”型领头人扛鼎老坝港镇大片天。镇党委书记陈如海介绍,老坝港是海安最小的一个镇,仅1万人口,但是8个村有6个“双强”型村支书,镇人均收入2005年6118元,2006年递增14%,在全县名列前茅。

  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带民发展致富的中坚,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强。刺绣专业党支部、建筑业党支部、青椒协会党支部……在各地屡见不鲜。

  2006年12月28日下午,在射阳耦耕镇兴耦村,记者巧遇正在自家青椒大棚前休息的农民王志发。说起青椒和青椒协会党支部,老农滔滔不绝:

  “现在我已经有9个大棚9亩青椒,一年净收入5万5。”“书记郑友东带头种‘福椒4号’,开始谁也不信,后来一个看一个,全村有200多户都跟着种了。”“我们的大棚多了,郑友东的大棚就少了。为什么?他没时间种,要为我们做经纪人。”“现在省青椒协会就在我们村,党支部也跟青椒‘捆’在一起。”“郑友东从华西回来后说,要带我们搞深加工……”

  夕阳西下,郑友东回来了。这个“青椒大王”告诉记者,到华西上课后,他感觉种地同样能来钱,要继续搞高效农业,延伸产业链。最近,他正在和上海、泰州客商谈建立一个青椒深加工点。到那时,村民致富的链条将拉得更长。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