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支书读报时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08:50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周勇军朱本召

  通讯员贺新初张方军 -- “乡亲们,现在是罗坪乡寨垭村‘支书读报’广播,今天读报的主要内容有《石门茶叶售价再攀新高》……”2007年元旦前夕,记者来到石门县罗坪乡采访,行走在崎岖蜿蜒的山道上,高音喇叭里传来的声音在人烟稀少的山村显得特别洪亮清脆。

  “支书读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山民的需求与乡党委书记的灵感

  离石门县城130多公里的罗坪乡山高人稀,信息闭塞。2005年4月,乡党委书记覃歇民下村调研,发现村里订的党报党刊阅读的人少,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村里有广播,只是平日发通知偶用一下。一方面是群众迫切需要信息,一方面是有限的资源浪费闲置,能否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无形的桥梁?“支书读报”这个朴素的念头在乡党委书记的脑海里闪现出来。

  覃歇民首先在离乡政府不远的寨垭村办点示范。2005年5月的一个早晨,寨垭村“支书读报”广播正式开播,全村的27个高音喇叭同时响起村党支部书记陕声立读报声。第二天,就有几位村民跑到陕声立家:“‘支书读报’这件事好是好,怕的是你陕书记新开的茅厕———三天香。”

  党报为主,科技为先,每周两次,每次十篇

  办点示范成功了。覃歇民和乡长陈智勇及乡党委一班人集体商量,决定把“支书读报”这一活动在已经有广播设施的10多个村迅速推广。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支书读报”活动的总体原则是党报为主、科技为先,每周两次、每次十篇。报纸的选择对象以三级党报和科技报为主,内容以国家大事、农村政策、农村新事新风和致富技术、致富信息、致富经验为主。每个村每周集中通过村广播读报两次,每次时间不得少于一个小时,文章不得少于10篇。“支书读报”原则上由各村党支部书记亲自阅读,也可以由村支两委班子成员轮流阅读。

  架起座座文明桥、信息桥、致富桥

  说起“支书读报”的好处,栗子坪村村民说了一大堆:“‘支书读报’读的是咱农民关心的事,走路可以听,吃饭可以听,上山采茶、打柴可以听,下地插秧、割稻可以听……只要有对耳朵,随时随地可以听。”“支书读报”活动开展一年多,为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民架起了一座座文明桥、信息桥、致富桥。

  寨垭村是“支书读报”活动开展得最早、也是最好的村之一,全村1800多人主要以茶叶为生,从前,寨垭的茶农不懂科学培管,也不知道外面的信息,主要以生产大众茶为主。“支书读报”活动开展以来,读报人选读科技种茶的文章就有数十篇。2005年7月13日,湖南日报要闻版刊登了一篇《七县市列入国家出口绿茶优势区域》的文章,石门便是七县市之一,这一消息通过“支书读报”传到村民耳中,村民的种茶热情进一步高涨,自那以来,全村新扩茶园面积800余亩,总面积达到2000余亩。不久又有一篇消息《石门茶园蜘蛛护卫》,茶农们听了之后,终于知道茶园里的蜘蛛是各种茶叶虫害的天敌,从此主动不施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化肥,只施枯饼和人畜粪便,并在县茶叶办专家的指导下,将2000多亩茶园实行整体转换,作为有机茶园培管,争取在3年之内获得有机食品认证。

  不仅如此。村民们告诉记者,这种持之以恒的“支书读报”活动其实更像一支火把,将他们这些山民们原本沉闷的心思点燃了。如今,全村12个村民小组组组都拉起了文艺宣传队———山歌队、龙灯队、腰鼓队、二胡队、九子鞭队、薅草锣鼓队、快板队、广播体操队……这些文艺宣传队利用农闲时节自编自演文艺节目,遇有农家红白喜事和“五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活动,就组织村民演出,将莽莽山乡搅得热气腾腾。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