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和她的甜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09:05 上海青年报

  ■文/张佳玮

  她爱吃甜食。无论是冰淇淋、果酱蛋糕、蜜饯、水果沙拉,一律来者不拒。每次吃饭临近尾声,她就俨然动画片里尽忠职守的猫盯着鼠洞不放一样,恶狠狠的看着侍者手里由远而近的甜品。温柔贤惠的女孩儿一般会在吃饭时显示其良好家教———被她们的母亲大人训练出来的,笑不露齿行不露足不试图去碰离自己距离超过40公分的菜。但遇到甜食时,就是另一回事了。

  “难道女孩子靠糖份才能活下去?”我冒失地问。

  “和糖份无关,甚至甜不甜都没关系。”她说。“重要的是那得叫做甜品,哪怕张冠李戴。只要看到外貌相似而且被叫做甜品的东西,女孩儿都喜欢。”

  大致如此。只要你将一盘貌似带有水果、果酱、奶油、巧克力、冰块的痕迹,而且色彩斑斓、明亮动人的东西端出去,没有哪个女孩儿能够拒绝。“不管饭吃得多糟,只要有好的甜品,就会觉得生活幸福,世界和平。”她说。

  大概在女孩儿眼里,世界分为两种。一种是油腻、烈酒、肥胖衰老的人们、烟尘和肮脏的厨房,另一种是线条温柔的漫画、清冽的音乐、琳琅满目的服装大减价和制作精良的甜品。前者令人发胖、沉闷、衰老和精神萎靡,后者则令人清新爽朗。

  “可是吃甜品依然会使人发胖。”我想了想之后如是说。

  “对女孩来说,”她说,“发胖只是一种心情。只要吃到好的甜品,那么她们自然会相信这份甜品兼具瘦身功能。”

  我告诉她,在中国而言,吃甜品是一种罪恶。只要翻一翻书,就能看到许多例子。春秋某个被人熟知的、励精图治的帝王,为了使自己习惯苦难、磨练与挫折,在家门悬了一枚苦胆,进出便品尝一下。若干年后,他得以推倒了某位日啖肥甘、声色犬马的敌国君主。这故事还被编成成语,载入历史教科书。东汉末年,某位出身贵族后裔的诸侯,因为奢侈和贪欲,所以不免遭到围攻,被迫去投奔自己一贯歧视的、一位同父异母兄弟。结果在路上,这位仁兄身体状况极差,于是死去了———在明朝的小说家笔下,这位贵族后裔在死之前,还要求厨子给他些蜜水解渴。而厨子愤怒的回答:只有血,没有蜜。

  “可这个家伙最后不是被史官说成长嘴鸟喙、诛杀功臣么?”她懒洋洋地说,“看来拒绝甜食的人心胸也宽广不到哪里去。至于那个想喝蜜喝不到的人嘛,也没有什么证据证明他的国家是喝蜜喝灭亡的……你们总结理由时总是把红颜祸水和一些业余爱好提得太高。世界可是很复杂的,连做一瓶果酱都要经历许多的繁复过程———你真的相信一个人不吃甜食光尝苦胆或者一个人光吃甜食就能左右一个国家的命运?”

  关于她所说的那个品牌的果酱,我偶尔在翻书时看到过。某个季节,意大利的某片土壤上生出的树上结出的果实,被细心地采摘、拣选、洗净。然后是贮藏,中间要适量的接受光照。在被小心伺候许久之后,果实们将被扔进特制的大锅里,配合上等的糖———似乎某种特别要求的糖是在加勒比海某种植物中提炼而出,随船漂洋过海来到欧洲的———如此大费周折之后,被咕嘟咕嘟的熬煮。然后贮藏,加入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配料,罐装,然后从意大利发往世界各地。自然,这其中过程都要由技巧熟练、老于世故的工匠们处理。

  “未免复杂得过了头。”我说。“若女孩儿们不吃果酱,那么果实被免于残害,糖不必被运到欧洲,工匠们也免于如此繁琐的手续。女孩儿们自然会少一些发胖。”

  她则嗤之以鼻。“嘿,这可是高度发展的社会。”她说,“你也听说过吧,卖不出去的牛奶会被倒入大海……如果女孩儿们不爱吃果酱,那么制作果酱的流程势必会中止,贩卖糖的航海家们会失业,加勒比种植产糖植物的农民们会贫穷,最糟糕的是,那些堪称艺术家的果酱制作者们会完全无所事事。”

  “这么说来,”我说,“吃甜品倒还是促进世界完美运转的重要一环?”

  “可以这么说,”她说,“最重要的是,吃不到甜品,女孩儿们会情绪低落,不断找茬。于是世界就会恶性循环,那样对谁都不好吧?所以,想要让世界阳光灿烂,先得足足地供给女孩儿甜品。”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