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级石雕完璧归返从熙公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09:23 南方日报

  潮安重要文物被盗案告破,警方40天抓获3名嫌犯

  国宝级石雕完璧归返从熙公祠

  备受瞩目的潮安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熙公祠两块双面镂空石雕被盗案终于正式告破。昨日,在潮安县公安局彩塘派出所举行的发还仪式上,这两块堪称国宝的石雕终于回了家。

  被盗石雕堪称国宝

  据介绍,去年11月29日凌晨,位于潮安县彩塘镇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熙公祠正门石梁上的两块巧夺天工的镂空石雕被盗。该祠堂为华侨陈旭年所建,且其子孙旅居国外者人数众多,因此案件影响较为恶劣,也备受各方关注。

  据了解,发生盗案的从熙祠堂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清光绪九年(1884年)竣工,历时14年之久。公祠以其高超石雕艺术驰名,其镶嵌于门楼石壁之上的几幅士农工商、渔樵耕读、花鸟虫鱼堪称石雕一绝,图中人物神态各异,或抛网捕鱼,或牧牛而归,栩栩如生,石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因为石雕艺术的精美,从熙公祠于2006年6月10日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潮汕地区更流传着“一条牛索气死三个师傅”的典故,就出自于从熙公祠的镂空石雕牛索。

  据专家介绍,被盗的两块石雕为麻石质地,左边石雕为双凤朝牡丹,右边石雕为麻雀戏梅花,石雕长为120厘米,宽为40厘米,重约40公斤。这两块石雕系潮汕地区清代石雕中的顶级艺术精品,双面镂空,雕有梅、竹、菊等植物和一些姿态各异的鸟构成了“喜鹊登梅”等喜庆吉祥的画面,损失价值无可估量。有专家认为,被盗的石雕甚至比祠堂的成名作渔樵耕读四块石雕还更有代表性,因为其系双面镂空,创作难度更大。

  民警辗转闽粤终破案

  案发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省公安厅和市公安局将该案列为挂牌督办案件,要求有关部门尽快破案。根据从现场勘查和走访分析,作案者目标非常明确,且比较熟悉现场周围环境,盗掘手法娴熟,从被盗石雕的斤两分析,作案者应该是多人合伙。

  期间,专案组民警辗转汕头、揭阳、潮州、梅州及福建沼安等地,一个在闽粤交界地区从事文物违法犯罪活动的团伙渐渐纳入专案组的侦查视线。

  1月9日中午12时许,获悉3名涉案的犯罪嫌疑人在饶平县新丰镇一座三层楼的小饭店,专案组紧急前往将3人抓获归案。

  当晚7时多,民警又在饶平县饶洋镇追回两块失踪了近40天的国家级重点文物镂空石雕;同时,民警还缴获今年1月8日晚,在汕头市某地被盗的一批木雕。

  无价石雕被卖1.1万元

  经审查,犯罪嫌疑人母×德(男,绰号“小三”,25岁,贵州省习水县人)、简×全(男,绰号“简四”、35岁,重庆江津市人)和詹×趟(男,38岁,广东省饶平县人)等人全盘托出其整个作案经过。

  去年3月份期间,简×全与同伙经过彩塘镇金一村从熙公祠时,发现门口屋檐下的石雕非常精致,造型十分美观,认为石雕价值一定不菲。由于镂空石雕系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简×全等人虽萌发盗窃石雕的念头,但却不敢贸然“动手”。事后,简×全等经过一翻周密谋划后,作出明确分工,先由简×全联系买主詹×趟,并带詹到现场实地察看石雕,商量价钱,再择机实施作案。

  至11月28日晚,简×全等人致电将其准备动手一事告知詹×趟,让其准备交易。28日22时许,母×德等先悄悄窜到从熙公祠,察看地形后又迅速离开。

  次日凌晨1时许,犯罪嫌疑人简×全、母×德等人携带千斤顶、铁撬、木棒、麻绳等作案工具,窜至彩塘镇金一村一偏僻地段潜伏,侍机动手作案。凌晨2时左右,母×德等人将从熙公祠门口屋檐下的双凤朝牡丹和麻雀戏梅花两块石雕取下后盗走。文物到手后,母×德等人在逃离现场时还将作案工具丢弃于附近水沟中,然后携带被盗的两块两面镂空石雕乘坐出租车,逃至饶平县新丰镇,将两块石雕销赃给早已看中的买家詹×趟,从中获取不法收入人民币1.1万元的犯罪事实。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潮安县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石雕典故

  一条牛索激死三个师傅

  从熙公祠几幅石雕士农工商、渔樵耕读、花鸟虫鱼堪称石雕一绝,其中人物神态各异,或抛网捕鱼,或牧牛而归,栩栩如生。

  在潮汕地区广为流传的“一条牛索激死三个师傅”的典故,就出自于从熙公祠的石雕牛索。“牛索”是指在从熙公祠门楼壁上一块石雕里的牧童手里所捏的一条双股相缠、长约5厘米细如牙签的悬空雕饰物。传说,当时有两个师傅,用了很长时间来雕刻它,无论怎样小心谨慎,都在眼看快要成功的时候不小心弄断。

  对此,师傅们也十分懊恼丧气,觉得对不起主人平日好烟好酒的招待,遂背起包袱从潮汕消失,“激死”是民间添油加醋的说法。到了第三位师傅,吸收了前面两位的教训,改用泡水细磨轻刮的方式,才终于把它雕成。

  深度分析

  散在乡村重点文物保护困局待突破

  从熙公祠的珍贵石雕终于被追回,令人欣慰。但在采访的过程当中,笔者一直揪心一个问题:如何破解当前乡村重点文物的保护因局?

  笔者了解到,从熙公祠的被盗有偶然性:当日凌晨祠堂里平时的两名守夜人中,一名年青者因为搬新房没能来,仅剩一名60多岁的老者。据介绍,盗贼实施盗窃时动用了汽车和机械设备。而老者事后称,其醒来本有所察觉,但因未有电话或手机可以通知别人,又怕一叫起来惊动贼人伤及性命,结果贼人得手后得以扬长而去。同时,当地的村民也告诉笔者,在此前从熙公祠曾经发生过数次文物被盗的事件,但因被发现未遂。

  从熙公祠所在的金一村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熙公祠虽然贵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但一直以来保护经费奇缺,只能够靠村里向企业老板募捐,每年1万多元的捐款只能用于支付守夜人的工资和公祠的照明等费用。去年6月份,丛熙公祠入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之后,上级文管部门打算加强保卫,包括设立报警电话和安装铁门,但由于经费没有落实,所以迟迟没有动作。

  无独有偶,贵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却保护经费奇缺的还有饶平县的道韵楼。该楼所在南联村副书记黄志煌称,由于经费缺乏,平常的门票收入满足不了需要,每年维修费用必须投入二三十万元,对于实际需要仍有较大的缺口。当地村委会每年动用收入的1/5对楼体进行维修。

  据潮州市文物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大部分的文物保护单位实行的是委托管理制度,一般都是落实到具体单位特别是最基层的村一级管理,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维修保护”的原则操作。由此,最基层的村成了这些乡村文物保护的主体,受眼光、技术、财力等因素的影响,一个村子保护国宝级文物的难度可想而知,保护的效果也不难想象。

  因此,有专家建议,对待这种往往拥有国宝级宝物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是否能够区别对待,采取更加有效的保护方式?

  本栏文图:

  本报记者余映涛

  通讯员翁锦鹏李仲昕林胜山蔡少文

  图:

  当地居民在观看被找回的石雕。

  被盗前的从熙公祠石雕完整图像。

  三名犯罪嫌疑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