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市河水系水生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10:49 常州日报

  每天下午两点,朝阳新村的顾老伯准时到家对面龙游河边的凉亭小憩,“现在河水由黑变清,岸边还建了亭子和绿化,在这里听戏喝茶,真是享受!”

  近几个月来,红梅东村二村的李大妈,散步锻炼有了个好去处。家门口的臭水浜被整治成了一个小花园,不仅种满了花卉苗木,还安装了健身器材。

  和他们一样,越来越多的龙城百姓正在享受着市区河道综合治理带来的成果。

  根据市政府关于城区河道综合整治的三年目标,水利部门从2006年起,开始分期实施城区河道整治与水系调整项目。到目前为止,首批23条河道的水利治理整治任务已完成,累计完成河道清淤13万立方米,整治河道42公里。

  一河一策沟通水系改善水质

  常州水网交错,河道密布,水环境质量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意识、河道管理观念滞后,各种人为活动对河道的影响日益严重,许多河道一到夏天便发黑发臭,沿河居民反映强烈。

  为什么市河的河水会发黑发臭呢?经实地调查,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河道水流不畅、淤积严重、水系不通,水体自净能力差是主要原因。根据河道的不同情况,水利部门坚持以防洪保安、沟通水系为主,以改善水质为目的,因地制宜,一河一策,实施综合整治。

  首先,对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实施沟通的小沟塘,在确保排水安全的前提下改为“地下河”,增加绿地面积;其次,对具备空间条件的,配合河道原有的自然环境条件,注重水系生态修复,采取土质自然护坡、分段设立等亲水平台或阶地,使河道与周围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体现生态效果;第三,对景观要求高的河道,如流经五星公园的洪庄河采用橡胶坝代替传统水闸,既能充坝蓄水、坍坝过洪,又能创造舒适宜人的生活、休闲环境。

  从2006年3月1日起,轰轰烈烈的“清水工程”全面开工。截至目前,23条河浜的水利治理已完成投资2.2亿元,水下部分已基本完工。同时,由建设部门负责的污水管道铺设、环保部门实施的污染源控制等也取得明显成效。

  注重创新整治带来三方效应

  经过专项治理,市区河道面貌焕然一新。

  水变清。通过水系沟通和清淤、换水,市区河塘重现风采,恢复生机。整治前大部分河道水质为劣5类,整治后不少河道多项监测指标都有明显好转。特别是市区的武进小区内河、木排河、顾家塘、锁桥河、三井河、叶家浜、白荡浜、大红旗浜、龙游河丽华一村段、蒋家浜、陈储河、红梅新村内河等12条河道过去常年黑臭,通过清淤、调水等加强河道管理后,黑臭现象趋于缓解,环境面貌得到改观。翠竹新村内河、三井河、龙游河、红梅新村内河水质有了明显好转。“原先河塘里的水发黑发臭,拿毛笔蘸蘸可以写字,现在水变清了,异臭味消失了,水中又能见鱼虾游了。”三井河高田村村民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岸变绿。在清淤过程中,水利部门注重整治河塘环境。对埋管填没的地段,全面推行绿化美化;对沟通及保留的河浜,及时修边整坡,进行四周绿化,种花种草。据不完全统计,仅天宁区公私河、白荡浜、张家浜、横塘浜东支,钟楼区木排河、大红旗浜、顾家塘,戚墅堰区陈储河等7条填没河浜就增加绿化面积近4万平方米。

  景变美。为了保护好整治好的河浜,水利部门还因地制宜,布点造景,切实抓好沿河景观建设。投入数百万元,对三井河进行驳岸,并在居民聚居段修建亲水平台;针对双桥浜岸段居民居住密度高、环境差、夏季蚊蝇肆虐、居民无休闲活动场地等情况,复垦土地近3亩,栽种树木花草,建设沿河休闲广场;在后塘河整治中,不但做好新建驳岸两侧10米范围内绿化,还在西环二路、312国道以及后塘河包围的三角地带征地65亩,设置了3大景观。

  建管并重全面落实管护队伍

  “就怕陈储河弄好了没人管,又回到原来的脏、黑、臭。”家住戚机厂附近的王世贵老人担心的事没有发生。陈储河整治完成后,当地政府落实河道长效管护,定期清理河道水面垃圾和漂浮物,解决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为确保整治后的河道“长治久洁”,市水利局制订了《关于加强市区河道卫生保洁管理的实施办法》,对卫生保洁实行“统一标准,分级管理,明确职责,严格考核”,坚持综合整治到哪里,长效管理就落实到哪里,逐级明确河浜水系长效管护的目标、任务、职责和经费,并逐步推行城乡一体化,环卫全覆盖,确保河道保洁责任到村、责任到人。

  在具体措施上,各级各部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市河道管理处公开招聘20名专职协管员,统一调度,划河包干,负责清理河道漂浮物和河岸垃圾,宣传河道管理法律法规,制止乱倒垃圾等违章现象。戚区则另辟蹊径,潞城镇组建了一支垃圾收集专业队伍,每人负责150户左右,每天上门收集一次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到垃圾中转站,再由专职运输人员运送到垃圾填埋场。张勇孙人杰韩晖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