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两秒钟定"黄"背后的程序缺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11:35 云网

  李克杰

  警察收缴的碟片是否涉黄,一定要治安支队审片室的民警鉴定后才能确定。在杭州,只有一个审片室,只有两位民警有审片资格,已经审片十二三年了。两位审片员的审片技术非常高,一年要鉴定10万多张非法碟片。有的碟片,只需看两三秒钟,就能知道碟片是否涉黄。(1月12日《城市快报》)

  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偌大的杭州市只有两位审片员,一年要鉴定10多万张非法碟片,其工作量之大,辛苦程度之高,让人难以想象。而仅2秒钟就能认定碟片是否涉黄,其技术之高超,也着实令人佩服。不过,对2秒钟定“黄”,笔者在肃然起敬的同时,也有深深的忧虑:如此单一且无监督的定“黄”方式在程序上是有明显缺陷的,不符合正当程序的要求。

  众所周知,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收缴来的碟片是否涉黄,将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行为是否违法,是否应当受到法律制裁,以及根据涉黄数量决定是否给予刑事处罚。因此,鉴定的准确性对于当事人来讲事关重大,对于公安机关行政执法和司法机关打击犯罪也至关重要。而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许多当事人是否受到行政处罚和是否构成犯罪,全部由两位审片员“一锤定音”,有时甚至只是一位审片员的结论,而且有的只需2秒,未免让人背上冒冷汗。

  公安局内部的审片室是执法机关根据执法和刑事侦查工作的需要设立的鉴定机构,尽管它不能面向社会从事鉴定业务,但它仍然是一个法律鉴定机构,它的鉴定结论是警察执法实施行政处罚、司法审判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不仅直接关系到执法司法的正确性和公正性,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命运和前途。从公正的角度讲,内部鉴定机构也应当遵循严格的程序和规范。而从报道的情况看,定“黄”是没有量化标准的,一切取决于审片人的主观情感,定“黄”的准确度完全依赖审片员的人品和自律。并且也不存在重新鉴定这样的监督制约机制,在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持异议时,缺乏应有的程序救济和必要的鉴定人员回避制度(在当前的形势下也是无法实行回避的),即使我们百分之百地相信两位审片员的人品和技术,至少从程序上讲是不符合正当程序要求的。

  近年来,针对司法鉴定领域出现的严重问题,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然而这个决定只是进一步规范了面向社会提供鉴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而没有涉及到执法机关内部的鉴定机构,因此,执法机关内部的鉴定机构目前仍处于无权威规范约束的状况,由各个机关自行设立,自定规范,自行管理。

  笔者相信,杭州市两个审片员、2秒钟定“黄”,很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是一个较为普遍的情况。应当说,严格控制接触非法碟片的人员范围,防止涉黄碟片不当扩大负面影响,指导思想是对的,然而,我们的执法司法机关同时不能忘记的是,对碟片的鉴定结论几乎是实施法律制裁的唯一依据,必须通过完善制度和正当程序保证结论的正确性和公信力。这既是对法律负责,也是对公民和社会负责。

  责任编辑:一丁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