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爱心车票”捐赠现场侧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12:00 生活报

  本报记者 孙昀 丁宁 吕晓艳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在一曲《感恩的心》的歌曲中,“送特困大学生回家过春节”活动拉开大幕,一千余名特困大学生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汇聚在哈理工大学报告厅,多年回不去家过春节的特困大学生在这里感受着浓浓的爱。一份份爱心,一份份浓情,照亮了贫寒学子回家的路……

  感动

  “我可以回家过年了!”

  在捐赠现场,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大学生激动的声音:“我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黑龙江科技大学的大二学生王海哽咽着说,如果没有生活报举办的这次活动,他根本没有钱回家。

  崔健是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2006级新生,来自山东省德州市滕庄镇崔庄。他说:“这个寒假,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我本来不打算回家过年了,因为往返车费要194元,相当于我一个多月的生活费。当我听说我幸运地成为生活报举办的‘送特困大学生回家过春节’活动的受资助人后,激动得一夜没睡。”

  崔健告诉记者,他出身于农民家庭,由于父亲患有严重的风湿病,不能外出打工,母亲身体又不好,每年靠着不足4000元的收入养活六口人,生活很艰辛。2004年,哥哥考上了大学,他为了能帮助哥哥凑学费,准备辍学出去打工。就在他登上去城里的列车时,妈妈及时找到了他。妈妈说:“不管家里多穷,都也要供你们哥俩上学。”上大学后,他处处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而且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

  现场

  七旬老人寻找帮扶学生

  在捐赠仪式现场,许多读者或亲临现场,或打来热线电话,要求提供捐助。活动开始前,黄金部队的一名现役军人便先期来到生活报,将1000元爱心款交到本报工作人员的手中。这名军人说,因为工作原因他不能到现场捐赠,请本报能将他的爱心款转交给贫困大学生。

  活动中,年近七旬的王大娘给本报打来电话说,她刚刚在《生活报》上看到有关这个活动的消息,她想捐助200元钱,多送一名大学生回家。

  73岁的离休干部于大爷也给本报打来电话急切地询问“爱心车票”捐款的情况。于大爷祖籍在辽宁奉城,他希望记者能帮助找到一位来自自己家乡的贫困大学生,作为自己长期资助的对象。

  读者张兴波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他对记者说,自己家住在外地,几年前曾在哈尔滨上大学,他非常了解那种过节不能与亲人团聚的心情,所以他捐出2000元钱给贫困大学生买车票。

  声音

  千难万难不能难学生

  在捐赠仪式上,福顺集团、老上号餐饮管理集团、哈尔滨火车站的企业有关负责人亲自将慈善企业捐助的爱心款交到贫困大学生代表的手中。

  受福顺集团董事局主席曹福顺的委托,福顺天天大酒店总经理沈烈松在现场表示:“慈善事业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今后福顺集团要加大力度援助特困群体。”老上号餐饮管理集团董事长杨柳也表示:“能够参与这个活动是我们企业的光荣。我们要让学子们感受到我们龙江人民的深情厚谊。”哈尔滨火车站党委副书记于继伟在捐赠现场说,哈站将积极努力为有困难的学子提供方便。

  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大学生的事是件大事,千难万难不能让这些寒窗苦读的孩子们为难。把慈善事业做得更好也是我们所有民政工作者的心愿。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说:“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贫困大学生的救助。目前,已累计发放国家和省助学奖学金9600万元。生活报最早向贫困大学生伸出了援助之手,带了个好头。”

  硕果

  5年送5000学生返家

  在捐赠仪式上,生活报相关负责人说:“作为影响力最大的黑龙江第一媒体,我们要履行主流媒体的责任,为尽可能多的大学生圆本该圆的梦,让他们该回家时回到自己的家。几年来,生活报在媒体中率先把目光投到贫困大学生身上,接连推出‘关注贫困生助学贷款’、‘资助寒门学子上大学’、‘送特困大学生回家过春节’”等一系列报道。其中‘送特困大学生回家过春节’活动由生活报策划,已连续坚持五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对生活报推出的‘爱心车票’公益活动进行过全程的跟踪报道,称这项活动是一种‘爱心接力’的延续。几年来,在生活报倡导和呼吁下,十几所高校的4000余名特困大学生喜获爱心车票,踏上了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列车。”

  爱是永恒的,是永远没有终点的接力。去年获得“爱心车票”回家与亲人团聚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生于洪泽说:“我们在得到别人资助的同时,应该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我们可以为下岗职工和进城务工子女义务补习功课;可以走进社区开展家电维修、普法宣传、健康讲座;可以去康复中心为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项目中去……”刚刚受到救助和曾经受过救助的贫困大学生纷纷表示,要把爱心传递下去。

  (生活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