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社会必须破解“三大阻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15:01 红网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得到全社会的一致拥护,建设和谐社会己经成为亿万人民积极参与的社会洪流。但在推进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巨大的阻力,使建设和谐社会遭受到严重制约和障碍,破解这些阻力刻不容缓。对此,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但要荡平阻力还需作出艰苦的努力。

  一是要破解腐败的阻力。

  腐败破坏公平正义,恶化干群关系、党群关系,放大群众对领导干部和政府的不满、不信任的情绪,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是污染社会环境、造成社会不和谐、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

  近年来,腐败现象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贪污的数额成几何级上升,腐败的规模成群体性、条块性、集团性扩大,涉及的面越来越广,而且越来越公开化、普遍化。由此带来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公权滥用、谋取私利导致公共财政资源被挥霍、地下矿产资源被滥采、优秀人才资源被闲置、社会保障基金被任意挪用,社会安全网遭威胁;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无法实现,企业成本增加,国家税收收入减少;投资环境恶化,影响外资进入;党的执政形象和执政地位受到严重损害等等。哪个地方有腐败,那个地方就乌烟瘴气,党的方针政策就大打折扣,老百姓就怨声四起,社会就不和谐、不稳定。

  反腐治腐,仅靠传统手段是不够的,靠打几只老虎、搞几个专项整治也难以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必须依照中央提出的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必须靠制度反腐、靠群众力量反腐、靠舆论监督反腐。要全面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认真解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大幅压缩公共权力,把应当由市场掌握的权力交给市场,减少官员利用公权谋私利的条件。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让权力在透明的环境下运行,使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都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特别是要放开舆论监督,依靠人民群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新闻媒体等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来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遏制腐败蔓延。

  二是要破解特殊利益集团的阻力

  特殊利益集团是指那些有共同经济利益、社会背景的团体和个人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共同目的、利益而结成的同盟。一些行业形成联盟后,具有很强的垄断性,市场由他们控制,价格由他们左右,市场经济规律失去作用,百姓失去话语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核心的公平、公正原则失效,政府控制失灵。他们盘踞公共资源并独占利润,把相当一部分应当归社会共享的成果变成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享受过高的收入和过高的福利。特殊利益集团是贫富差距拉大的主要成分,越来越引起群众的公愤。

  特殊利益集团采取权钱交易、行贿受贿等手段,在政府部门及官员中寻找代理人和保护伞,形成权力资本与私人资本的勾结,使腐败越来越严重,使民主法治秩序遭受严重破坏。特殊利益集团还把触角伸向学术领域,力图在理论上确定其地位。如果任其特殊利益集团衍生发展,它不但要渗透到经济领域,而且要渗透到政治领域,最终将严重影响社会利益分配,严重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从目前情况看,特殊利益集团已形成相当气候,甚至发展到与中央政策公开叫板。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广大人民群众的信心和力量再次被“建设和谐社会”所唤起。正在这个时候,一些特殊利益集团却运用各种手段掀起一股又一股的涨价风潮,给人们造成许多疑惑,给唤起的热情泼了冷水,这显然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大气候相抵触,和中央的大政策不和谐。

  遏制特殊利益集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努力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使制定出的公共政策与公众利益保持高度一致;要把维护公平正义、公共服务建设、促进就业、维护物价稳定、搞好法制建设以及关注社会底层和弱势群体等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要坚决打破行业垄断、部门垄断,鼓励公平竞争,铲除滋生特殊利益集团和腐败的土壤;要坚决打击商业贿赂,砸断权钱交易的链条;要彻底清理特殊利益集团与一些政府部门、一些握有公权力的人的不正常关系。

  三是要破解地方势力的阻力。

  

  近年来,“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地方主义、本位主义极为盛行,一些地方以局部利益对抗整体利益、以眼前利益对抗长远利益,任你中央政府三申五令,大上牺牲环境的违规项目、大量圈地、大搞政绩工程却屡禁不止。河南郑州违法占地、贵州某些地方以牺牲环境换发展、江苏钢铁厂、云南六盘山发电厂等类似案例不胜枚举。“煤矿官股撤资遭遇明退暗持”、“审计光听风暴,不见下文”、“药品只听喊降价,不见真降价”、“房价持续上涨”等,显出地方势力在与中央较劲。“先斩后奏”、“生米做成熟饭”、“静悄悄地干”、“只干不说”、“张冠李戴”、“找替罪羊”等等,是地方势力的惯用手段。

  计划经济转轨市场经济后,资源配置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区域经济发展不再是通过向上级要钱、财政拨款而拉动,更多地是依靠招商引资,通过项目吸引商家进入本地发展市场,繁荣地方经济。地方政府能够掌控的资源,主要集中在土地、环境之类的自然资源上。因此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不顾中央要求和政策法规,违规操作。权力监督、制衡体制不健全,使中央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刚性,也是导致地方势力抬头、国家政策执行效率低的重要原因。

  地方势力对国家宏观战略与经济政策的落实形成很大的阻力,大大降低了执政和行政的效率,损害和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也影响到人们对改革和发展的信心,必须坚决遏制这股势力的增长。一是要维护中央权威,凡是中央作出的决策和规定,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不允许搞变通,不允许阳奉阴为,对对抗中央决策的行为要坚决惩办;二是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政企分离,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三是变更单向、单极的权力体制,把“伸张民权”作为捍卫中央权威的有效方法。中央加强垂直管理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但还要进一步完善。

稿源:红网 作者:向宏艾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