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握画笔悄然离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15:16 南方新闻网

  逝者:李玉滋终年:72岁性别:男追思人:其好友张之先

  今年第一期即将出版的《美术博览》上将有15个版来介绍中国画的又一大创新“斑驳重彩”,但是画的主人,72岁的李玉滋却未能等到这一天,上个月圣诞节的早晨,他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在深圳潜心研究了10年,探索出一种新的中国画语言,却未能多弥留10天,等到画集的出版。

  对很多深圳人来说,李玉滋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无论在中国美术史,还是中国美术馆的典藏名录中,他的名字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笔,因为他是山西省壁画雕塑艺术院原院长、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画家。

  1955年,20岁的李玉滋,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后,来到三晋高原工作。由于当时提倡“画家职业化”,画家不靠工资生活,年青且艺高人胆大的李玉滋“职业化”后一个月赚了收入800多元。但很快他也因此被划成“右派”,至1976年平反,“右派”的帽子他戴了20多年。

  顶着“右派”的帽子,李玉滋第一个以战争题材的画派在国外拿回了中国画金奖。这幅谈中国美术史必提的《血与火》也是他呕心沥血近20年的作品。

  1995年开始,他在深圳开始关门探索斑驳语言,10年之后,一种有异于传统工笔和写意的表现形式诞生,被李玉滋取名为“斑驳重彩”。他生前好友张之先说,这种绘画语言突破了传统绘画线与水色晕染相结合的固有模式,成为中国绘画要表现古朴、沧桑、凄凉、悲壮的一种新的绘画语言。

  除了绘画,李玉滋身上一直存着“先锋”的因子。他上小学时演话剧,演国民党太太,他穿了母亲的旗袍和丝袜,把看戏的人笑得前仰后合。上到大学,没有人愿意演美国特务等反面人物,也都是由李玉滋来客串。

  现在,李玉滋走了,但他的绘画作品会流传人间,他研究十年的成果会让后人发扬广大。

  本报记者秦鸿雁

  图:

  李玉滋一辈子与画笔为伍。好友供图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