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边缘上的西乡码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15:17 南方新闻网

  □图:本报记者陈以怀□文:本报记者刘荣

  今年42岁的湖南人谭东发,每天在宝安区西乡码头,把一包包50公斤的水泥,用肩膀一次两包来回从停泊的船上扛到岸边的汽车上,然后运往深圳各地。

  码头附近中心区的那些正在“疯长”的高楼,见证了这些码头工人的艰辛劳动。这种依靠体力把水泥、砖块从船上搬运到岸边的传统方式,依然在谭东发们身上延续,他们每扛一包水泥,只能赚3毛左右。

  上世纪80年代,西乡码头相当繁忙,是深圳西部最大的石料批发集散地。到了90年代时,这里的搬运工人曾多达3000人。而目前只有两三百人。“现在内地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尽管每月能拿到一千来元,愿意从事这个艰苦的工作人越来越少了。”一位负责管理的工作人员解释。码头工人减少,恐怕与西乡周围现代化港口的崛起也不无关系。

  在码头的一边,是一个规模宏大的施工地——大铲湾港区集装箱码头。那里机器林立,货车远远望去像虫子一样爬来爬去,而鲜有人的背影。这里不需要靠太多拥有体力的工人,取而代之是机器。

  虽然因忙碌的施工而尘土飞扬,两个隔离不远的场景,依然可以清晰看到强烈的反差。

  图:

  一名搬运工人扬尘而去,他们每扛一包水泥,只能赚3毛左右。

  一名正在装货的工人,他的身后是日益长高的大楼。

  忙碌的搬运工人脸上流露着喜悦。

  一艘快艇顺着涨起的潮水往大海方向驶去,潮水上涨时船才能进码头,工人们才有活干。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