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恐慌”是媒体惹的祸?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16:06 海峡网-厦门晚报

  在广州电视台畅谈食品安全时,广州市农业标准与监测中心主任彭聪认为,“食品安全恐慌”是媒体惹的祸,市民有些时候是让媒体“误导”了。(昨日新快报)

  彭主任指责媒体“误导”,恰恰暴露了某些职能部门“正导”之缺失。

  在某种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威胁公众身体健康时,公众最希望的是政府职能部门在第一时间,科学、客观、详实、准确、全面地告知真相。理性阳光照耀下科学的消费,才不至于造成人为的恐慌。但我们看到的却往往恰恰相反,当事件开始浮出水面、舆论开始沸沸扬扬、满城风雨时,我们的职能部门却是一副茫然失措、含糊不清甚至避重就轻的面孔,最先想到的是急于给自己找退路卸责任,而不是给公众科学的忠告。

  例如,在多宝鱼风波中,上海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消费预警,采用的是口头回答记者采访的形式,检验报告内容含糊,提到的词句是“药残超标严重”、“6种禁用药超标”,并称硝基呋喃为致癌物。而去年11月23日《信息时报》报道,广州市农业部门抽检的13个多宝鱼样品,全部都不同程度地检验出含有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环丙沙星、孔雀石绿以及土霉素等。该办发布紧急禁令:全城暂停销售多宝鱼。

  没有清楚、准确、全面地向公众报告实际检验结果,没有科学地解释会给健康造成何种损害,就简单地一“禁”了之,连媒体都不明就里如坠雾中,遑论焦急等待中的公众了。在禁令既出、真相不明的情况下,公众岂是一个“恐慌”了得!不仅对多宝鱼产生恐慌,连其他海鱼都不信任了。

  2006年12月7日,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用新闻稿的方式公布了海鱼化验结果,详细说明了样本数量与品种、在何处取样、超标情况如何,并评估了超标情况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由于将检验报告告知了公众且内容具体、描述准确、评价客观,避免了公众的恐慌。

  彭主任在指责媒体“误导”时,可曾反思过“正导”的缺失?

  马廷刚

爱问(iAsk.com)